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半月來信:缺工少匠的鄉村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9日 02: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半月談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關於農村工匠,自古有“九佬十八匠”之説。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裏,他們作為有專業技能的手工業勞動者,成為農村生活必需品的生産者和民生服務的提供者,有效保障了百姓的“衣食住行”。

  但當下農村,工匠稀缺正與其他若干問題交織在一起,成為嚴重影響群眾日常生活的又一難題。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居住的房屋漏雨,卻無“瓦匠”可以幫助他們架梁蓋瓦,遮風擋雨;稅費改革後,農民擺脫了按時完成不了稅費任務而被基層幹部“揪豬尾巴”的命運,卻又遭遇“預約殺豬匠,排隊殺豬”的困擾;家庭主婦花大價錢買來的蒸鍋等炊具一旦破損,因無“補鍋匠”可以修補,只能眼睜睜地浪費;沒有“鐵匠”鍛打鋤具,沒有“篾匠”編制筐簍……種種不便影響了群眾生産生活的正常展開。

  就筆者所在的鄉鎮而言,在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且長期大量存在的工匠隊伍中,當前從業人數較多的是木匠,其他一度興旺的鐵匠、篾匠、石匠、彈花匠、箍桶匠、殺豬匠等卻日趨式微,散居在各村的從業人員中,多者為兩三人,遍尋無人的情況也有。在現有的從業人員當中,年齡絕大多數在40歲以上。

  農村工匠大量流失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則這是社會發展的産物。一方面,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一些原本由農村工匠提供的生活必需品逐漸有了工業規模化生産的替代品。另一方面,由於農村經濟增長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大量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土地連片撂荒,一些生産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大為減少。

  二則這是觀念分化的結果。一直以來,擁有精湛技藝的工匠在鄉村社會中廣受尊重,部分工匠甚至因其在提供産品和服務過程中積攢的社會交往、人情饋贈等優勢,從而成為鄉村社會的意見領袖和民間權威。但現在,鄉村社會的價值觀念逐漸分化,經濟上的富有成為獲取民間權威的重要條件。越來越多的農村工匠認為“不值得”或是“不屑于”留守鄉村,脫離了農村工匠隊伍。

  農村工匠減少固然部分地體現了社會進步,但絕不能完全等同於社會進步。因為在現階段的廣大農村,我們仍舊迫切需要一大批紮下根來的能工巧匠為百姓提供日用品和服務。

  筆者建議,要發揮工匠技能優勢,拓展其手藝增值空間,大量培育將手藝和生意結合的“藝商”;要弘揚工匠精神,挖掘傳統手工製品的人文底蘊,加強工匠技藝的傳承和保護力度;要把農村工匠納入鄉土人才規劃,吸納更多優秀的農村工匠充實基層黨組織,在改善農村水、電、路等生産生活條件的過程中,注重發揮工匠的參與和引領作用,提高群眾自力更生的能力。(湖北秭歸 屈冬雲)

熱詞:

  • 工匠
  • 鄉村社會
  • 留守兒童
  • 缺工
  • 箍桶匠
  • 稅費改革
  • 外出務工
  • 撂荒
  • 蓋瓦
  • 空巢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