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什麼原因導致了航運業的“寒冬”?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8日 06: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今年以來,我國港口生産增速整體趨緩,國際航運市場持續低迷。前兩個月,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4.5億噸,增速同比放緩7.1個百分點。今年1月,國際波羅的海綜合運費指數跌破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的歷史最低點,國際集裝箱、油品運輸持續虧損。承擔著90%以上外貿運輸量的航運業,正感受到濃濃的寒意。

  什麼原因導致了航運業的“寒冬”?

  首先是航運市場的需求增速放緩。隨著歐債危機的蔓延,美國、歐盟等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下滑,市場的交通運輸量急劇下降,導致國際航運市場的需求減少,必然會使現有運力出現相對過剩局面。

  其次是市場運力絕對過剩。2008年以前,隨著我國外貿進出口量的持續上升,大量資本進入航運領域,運力過剩初現端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航運市場一度出現了短期反彈上升,給市場以航運將迅速恢復的信號,又導致造船訂單出現較大幅度增長,造成去年和今年大批新增運力投入市場。一方面,現有運力吃不飽,另一方面,新增運力又要找市場,航運市場的供需失衡加劇。

  此外,航運企業還面臨著運價下降、成本全面上漲的困境。燃油成本、船員工資、融資成本等持續上升,導致行業虧損大幅度增加。

  在這種形勢下,航運業如何走出困境?有專家指出,對於航運企業來説,首先要通過戰略協作增強風險管控能力。一方面,要加強和貨主的協作,力爭與大的貨主簽訂風險共擔的長期運輸合同,降低攬貨和市場風險,市場好的時候讓利於貨主,市場不好的時候運價也不至於降幅過大。另一方面,要加強同業間的協作,通過整合資源降低成本。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大船低碳”發展趨勢的確立,航運企業要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加大技術節能力度、加快調整船隊結構,以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

  不過,航運企業要想平穩“越冬”,僅靠自身的努力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政府有關部門積極施以援手,儘快出臺有利於航運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和措施。重點是通過鼓勵性的政策,支持有能力、有實力的航運企業加快兼併重組步伐,實現産業結構調整,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過剩運力。同時,要加強市場監管,加強航運市場宏觀調控,防止惡性競爭,為企業創造一個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此外,還要規範貨主投資航運的行為,引導貨主與航運企業發揮各自優勢,互補共贏,實現航運市場的健康發展。(薛志偉)

熱詞:

  • 寒冬
  • 航運業
  • 運力
  • 航運企業
  • 航運領域
  • 貨主
  • 2008年
  • 越冬
  • 國際航運市場
  • 國際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