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利率市場化將終結銀行業“暴利”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7日 12: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關於銀行“暴利”的討論如火如荼。一些銀行高管及負責人為銀行的高利潤進行了各種辯解,但是筆者認為,利率市場化是我國金融改革的關鍵環節,已成為推進其他改革的重要瓶頸,要想終結銀行“暴利”,必須加快利率市場化步伐。

  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依靠利率管制形成了規模增長和利差為主的盈利模式,然而,這種盈利模式具有不可持續性,需要通過利率市場化為商業銀行探索新的發展方式和盈利模式創造條件。

  與此同時,人民幣的國際化以及資本項目逐步推進的自由化也要求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進程加速。從理論和各國實踐看,這些改革的最終完成都必須以利率市場化和消除國內金融壓抑為前提。

  另外,在經濟緊縮時期國內信貸資源緊張,而民間信貸市場需求旺盛,亟待通過形成合理的利率價格機制,遏制不合理的信貸需求,將有限的信貸資金流向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企業或行業。

  不僅如此,階段性的通脹預期走高使得銀行體系資金分流顯著,表現為存款理財化傾向明顯。從2011年開始,銀行業存款流失就嚴重,到2012年1月銀行體系的存款比2011年12月下降8000億元,銀行紛紛通過發行理財産品等方式提高利率。從特定意義上説,可以説是這是市場在倒逼銀行業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筆者認為,如果此時進一步推進實施利率市場化,適度允許存款利率上浮,可通過一定的利率機制來穩定銀行體系的存款,從而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相對穩定。

  應該承認,短期來看,利率市場化會産生一定的負面衝擊。當前國際主要貨幣大致處於零利率環境,利率市場化可能會吸引熱錢流入,也可能會階段性推高儲蓄率。利率市場化初期也可能對銀行業績造成一定的衝擊,尤其是對中小銀行及農村金融機構。但從中長期來看,市場帶來的競爭壓力有利於商業銀行尋找可持續的盈利模式和發展方式,促進市場化的金融創新,並推進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

熱詞:

  • 利率市場化
  • 暴利
  • 銀行業
  • 理財産品
  • 金融壓抑
  • 利率管制
  • 利率機制
  • 銀行體系
  • 盈利模式
  • 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