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引領高雅藝術新時尚 廣東展出高倣真書畫作品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7日 05: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廣州3月25日電 (記者 莫非 通訊員 陳金成)一場新奇的書畫作品展25日在廣州市人民北路廣東文聯藝術館開展,60幅書畫名家的書畫作品及60幅對其高倣真製作的作品同場展出。該書畫作品展主辦方表示,此類展出可以有效提高書畫愛好者對書畫作品的鑒賞水平,也可提高他們識別書畫原作和倣真書畫作品的能力。

  為期8天的該次書畫作品展,由廣東文聯藝術館影像工作室主辦。作品展展出了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廣東省文聯主席劉斯奮以及楊之光、廖冰兄、葉綠野、陳永鏘、莫各伯等書畫名家的書畫作品,每人的作品均為書畫原作和高倣真作品同時展出。現場有觀眾對記者表示,以前沒有機會比較過書畫原作和高倣真作品的異同,因此,剛開始接觸到高倣真作品,一時還真的分辨不清。

  據了解,千百年來,對書畫名家作品真跡的傳播,是從臨摹開始的,這種原始純靠個人手藝的勞作,難免與原作參差不一,甚至大相徑庭。自從攝像印刷術發明以後,原作得以被新的形式所複製,但由於受材質和技術的限制,使其精度大受影響。

  人們尋求更有原作品味和藝術韻味的倣真作品,在上世紀的中葉,我國發明了一種高明的中國畫人工倣真技術──水印木刻。於是,名家作品得以更好的複製傳播,然而,由於製作工藝複雜和技術要求之高,後來竟難以為繼。水印木刻複製留給人們的只有美好的回憶,並未能真正擔當起倣真功能的歷史使命。

  廣東省文聯藝術館館長陳俊生告訴記者,近20年來,隨著攝影技術的日益發展,日本二玄社對文物級古字畫的複製幾可亂真的技術,掀開了歷史新的一頁。這幾年,數碼攝影和高精度彩色處理的相關技術不斷發展,在宣紙、絹布、油畫布、水彩紙等相同載體材料上的倣真度可達95%以上。名家高倣真作品,終將以強大的優勢走進千家萬戶和公共場所。高雅藝術的普及正在走向現實。

  值得一提的是,高倣真技術的應用,使擁有名貴真跡的收藏家或機構,都可高倣原作以作展示或禮品之用,甚至編號簽售等,原作則可藏之高閣,不必再有防盜、防潮、防損壞的擔心和麻煩。書畫家對自己的得意之作,也可如是安置。而普羅大眾則可以以相對合理的價錢獲得對高端藝術的享受,陳俊生認為,這是社會與藝術的一個巨大福音。

熱詞:

  • 原作
  • 書畫名家
  • 高雅藝術
  • 書畫作品展
  • 書畫愛好者
  • 倣真功能
  • 倣真技術
  • 文聯
  • 水印木刻
  • 陳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