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不堪回首,但要記住(圖)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7日 02: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羊網-羊城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荊 墨

  北京四中,可能是中國最著名的中學了,這所始於1907年的中學,出過馮至、李敖、王蒙等大家,也出過於丹、陳凱歌等明星人物。而我讀到的由著名詩人北島等編著的《暴風雨的記憶:1965-1970年的北京四中》(三聯書店),了解的不只是一所學校,而是一段塵封的歷史,是整整一代人不堪回首的青春記憶。

  《暴風雨的記憶》講述了一段銘心刻骨,曾令一代人難以忘卻的記憶。本書集中了陳凱歌、秦曉、牟志京、北島、劉輝宣等18位作者,以北京四中為背景,採用敘述的形式,將“文革”期間在北京四中發生的歷史,真實地揭示給讀者。作者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記錄下了那一段驚心動魄的歲月,給世人還原了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有些敘述往往還溢出校園以外。通過這本書,可以對那個年代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更深地感受這一場暴風雨。

  書中集中呈現了1965年至1970年這5年的歷史。5年間,北京四中發生了暴風驟雨般的變化。關於大串聯,的確讓參與者“經風雨、見世面”,過程之混亂、“革命形勢”之匪夷所思,讀起來就像編造的小説,但那都是真的。都説少年不識愁滋味,但這18位少年卻充滿了愁苦。這場暴風雨不僅中斷了學業,並把他們全都卷了進去。在一所中學的小小舞臺上,展開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歷史場景。

  作者們的回憶,是對那個瘋狂時代的細節的補充,從而為重新認識那個時代,提供了線索和史料。書中關於“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的“血統論”、“出身論”的爭議,曾經是當時的一個重要爭論的中心,而一些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如遇羅克和他的對立者的故事、“家庭問題研究小組”和《中學文革報》的內幕,都是第一次向公眾披露。關於“破四舊”和抄家,“黑五類”和“紅五類”的微妙情形,只有當事人才説得清楚。雖然這只是瑣屑的記憶,但正因為如此,卻也有了一種直抵心靈深處的力量。

  書中感觸最深的是陳凱歌的《青春劍》,裏面充滿了中年人對少年時代的懺悔。陳凱歌是1965年入學北京四中的,入學那天,他和一千八百名同學站在操場上,傾聽新任女校長的講話。這位女校長有些年紀,頭髮花白,出任四中校長,是為了兌現她的名言,照看“我們自己的孩子”。後來“文革”爆發,學生造反,把女校長拖到操場上批鬥。在同一個操場上,無論學生們問她什麼,她只顫著嘴唇回答一句:“你們都是我的孩子……”這位女校長,原來就是有名的教育家楊濱。陳凱歌心中涌起的是敬意、是懺悔,是共同的崇高感,而在當時,所有人都是操場上批鬥隊伍中的一員。

  讀完全書,感覺它會喚起人們對歷史、對現實的思考。北島在書的“序言”中説得很清楚:“暴風雨過去了,如果連什麼記憶都沒留下,我們不僅愧對自己,也愧對我們的後代,所以有了這本書。”因此,這本書,或許可以作為“文革史”的一個注腳來讀。歷史無法書寫,只能記錄。歷史無法還原,只能描述。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個人回憶”,用以幫助後人儘量接近那段暴風驟雨的歷史。

  荊墨

熱詞:

  • 四中
  • 文革
  • 1970年
  • 陳凱歌
  • 女校長
  • 黑五類
  • 革命形勢
  • 紅五類
  • 序言
  • 操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