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該剎一剎公祭風了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7日 01: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勞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清明節祭祖,慎終追遠,重視的是人倫親情。現在,不少地方刮過了“公祭風”,舉辦清明祭祖大典,豪華公祭風陡然升溫。

  誠然,中國興起的尋根祭祖熱,其意味著中國人向傳統文化的回歸,意義深遠。認祖歸宗、慎終追遠作為一種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將有利於進一步增強海內外華人、華裔的凝聚力、認同感和歸屬感,有利於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但是,各地祭奠活動的過多過濫,多是出於利益驅動,反過來損傷了公眾的感情,也損害到政府的公信力。

  公祭大典往往成了一些地方政府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面子工程的一部分。“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近年來,一場場公祭大典在全國各地競相開場。從公祭黃帝、炎帝延伸到祭舜帝、祭大禹、祭伏羲、祭女媧、祭孔子、祭諸葛亮等等,不一而足。

  政府主辦的公祭,與眾多文化節慶活動一樣,都已成了“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舞臺。在很多地方,伴隨公祭活動同行的,必然是大型商貿洽談會。而在這種安排背後,折射出的是在一些政府官員的理念中,文化只是經濟活動的附庸與載體。有的脫離實際、盲目跟風;有的牽強附會,小題大做;有的故弄玄虛,編造神話。公祭勞民傷財,不少地方舉行一兩次就辦不下去了。既然辦不下去,還是不辦為好。公祭有弊,不如不祭。道不遠人,遠人非道。

  但是,地方政府熱衷辦“公祭”的風氣卻越刮越熱。每年清明,“公祭”再度來,“公祭”活動越辦越熱鬧,邀請的嘉賓來頭越來越大,花費錢財的數目越來越大,官方色彩越來越濃厚,形式和方法越來越庸俗,儼然變成了一種“官場秀”。這種不良的祭祀活動,除了勞民傷財、污染環境,還使得祭祀文化步入歧途,民族優良傳統難以發展下去。某些地方的政府、官員唯利是圖地借清明節做秀,是信仰缺失、思想庸俗化的表現,只會失去人心,損害到黨和政府的公信力。

  以官場做秀為主的“公祭”可以休矣!

熱詞:

  • 公祭
  • 公祭大典
  • 伏羲
  • 祭祀活動
  • 遠人
  • 舜帝
  • 開場
  • 信仰缺失
  • 節慶活動
  • 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