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蠶寶寶下廣西(話説新農村)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6日 16: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張 毅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農業梯度轉移,是市場要素推著走的;冬閒變冬忙,是鈔票牽著走的;現代農業發展,是科技托著走的

  人們印象中,植桑養蠶是江浙一帶魚米之鄉的事情。確實如此,千百年來,太湖岸邊就一直是全國絲織生産中心。南宋詩人范成大就這樣描繪:“柳花深巷午雞聲,桑葉小新綠未成。坐睡覺來無一事,滿窗晴日看蠶生。”

  然而,如今,東蠶西進,廣西蠶繭産量佔全國35%,一躍成為第一大蠶繭和生絲生産基地。蠶寶寶下廣西,卻是為何?

  橫縣雲表鎮鎮興村。桑樹吐出片片新綠。再過幾天就是驚蟄了,今春天氣冷,往年桑樹比這要高半尺呢!村民們比劃著。

  青年農民韋喜騰家是棟二層樓。一層三間全讓給蠶寶寶住。清明過後,桑葉發起來了,就養第一批蠶,夫妻倆忙碌的一年就此開幕,一直到11月份,地里長桑葉就可以養蠶。這幾年價格好,8畝桑園,一年養十七八批蠶,收入四五萬元。春節前後不養蠶,就到附近的木材廠打工,一天60元。反正不能把自己閒著。

  客廳一面墻上貼滿了獎狀,女兒在鎮上讀書,回家時也能幫幫忙。這一家勤勤懇懇,其樂融融。整個村子都是這樣忙碌著,滿足著。真所謂“蠶桑從此起,農裏各有營”。雲表鎮有家繅絲廠,去年2億元生産成本,其中1.6億元用於收購農民的蠶繭。可見,這是個典型的勞動密集型富民産業。

  不僅是蠶桑,廣西這幾年還冒出幾個全國第一:冬季瓜菜1300萬畝,是海南的幾倍;香蕉也長成了“參天大樹”。八桂大地新長出三棵“搖錢樹”。

  一個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業特色産業怎麼就追趕式發展,而且勢頭這麼強呢?仔細分析,“三棵樹”背後是“三個新”:新佈局、新市場、新技術。新佈局──和整個東中西部的生産力佈局緊密相關,比如“東蠶西進”,是農業産業梯度轉移和分工調整的結果,是土地成本、勞動力價格等要素推著走的。新市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內需一旦撩撥起來,火苗一躥老高,多少好東西,都有胃口消化,因此,以前冬季瓜菜基地是一個海南,現在是幾個“海南”。冬閒變冬忙,是鈔票牽著走的。新科技──新品種、新技術、新理念與資源優勢、特色産業嫁接,創造了財富,激發了熱情,同一片土地,不同的平臺,現代農業發展是科技托著走的。

  其實,這幾年,全國各地的特色産業上得都比較快,特色牌越打越精彩,也是這“三個新”的合力作用。乾旱低溫的甘肅,在南方裸地和北方大棚都青黃不接的空當,巧用黃土高原的光和溫,種起“高原夏菜”,打了個漂亮的時間差;水土潔凈的雲南最近則提出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更不用説瓜果飄香的新疆了,奇珍異果走高速、坐飛機、穿網絡,涌向人們的餐桌……

  不過,廣西人又在著急:産業起來了,産業鏈還沒起來──生産這麼多蠶繭、蠶絲,自己連一塊絲綢都紡不出來,高附加值的環節不在自己手裏。其實,這只是個時間問題。母雞先養大了,還怕它不下蛋嗎?早先發展起來的甘蔗、木薯等傳統産業,現在糖廠、澱粉廠不都做成全國最大了嗎?

熱詞:

  • 蠶繭
  • 新佈局
  • 養蠶
  • 特色産業
  • 廣西
  • 新農村
  • 參天大樹
  • 搖錢樹
  • 三棵樹
  • 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