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壯族文明發祥地舉辦“三月三”歌圩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6日 12: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南寧3月24日電(記者向志強 張曉博)三天唱不停的山歌比賽、隆重的駱越始祖祭祀儀式、氣勢磅薄的千人竹竿舞……在“三月三”這一中國人口最多少數民族──壯族傳統節日來臨之際,壯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的廣西武鳴縣上演了一場“壯文化”盛宴,吸引數十萬群眾參與。

  2012年中國壯鄉 武鳴“三月三”歌圩暨駱越文化旅遊節24日舉行開幕式,一面大陶鼓和數面小陶鼓在鼓手的敲擊下發出悠遠的鼓聲,手持稻穀的歌者在歡舞,祈求五穀豐登、高亢嘹亮的山歌排山倒海而來;在千人竹竿舞開場式中,壯鄉“龍母”首次登場,“駱越王”和“駱越王后”乘龍輦將五穀灑向在場觀眾,寓意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壯族是古駱越民族的後裔,武鳴縣壯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6%,是駱越後裔崇拜的祖山所在地,也是駱越民族母親河──“駱越水”及珠江龍母文化的發源地。23日,當地舉行了盛大的駱越始祖祭祀儀式。

  壯族是一個愛唱歌的民族,“壯族歌圩”的習俗已經延續了上千年,其中最為熱鬧的就是“三月三”歌圩。在“壯鄉歌海”活動中,武鳴縣13個鎮的山歌協會組成13個歌臺,從24日至26日,山歌在武鳴縣江濱公園持續唱響,呈現“武鳴山歌多又多,三天三夜唱不完”的歌圩畫面,而之後舉行的中國壯鄉歌王大賽則將誕生新一代歌王。

  雖然只是一名20來歲的大學生,但自小就喜歡唱山歌的潘龍海早已是歌王大賽的“歌王”,在2011年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上,潘龍海以一曲壯族民歌與世界各地的民歌藝術家同臺競技,征服了全場觀眾。

  “正是通過‘歌圩’這個紅火的民族‘小舞臺’,我才能夠登上民歌節的國際‘大舞臺’,並步入大學音樂系的殿堂。”潘龍海説。

  開幕式上,數十名身著壯族服裝的少年組成的尼達妮(壯語,意為“男孩女孩”)合唱團演唱的《壯鄉到處都是歌》令人印象深刻。這支2003年成立的合唱團也是在“三月三”歌圩的舞臺上一炮打響,至今已參加各種大型比賽演出100多場。

  “正如你所看到的那樣,年青一代正成為傳統壯族文化的傳承發揚者。”武鳴縣副縣長吳秀紅告訴記者,近年來當地政府在鄉村、社區積極興建戲臺等文化場所,在小學推行漢壯雙語教育、設立“壯族歌圩”傳承基地等,營造出傳承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圍,也出現了一批民族文藝人才和民族文化精品。

  除了山歌,人們在“三月三”歌圩活動中還可以感受和參與更多富有壯民族特色的活動:拋繡球、搶花炮、六人板鞋接力等民族體育競技大賽;民間傳統鬥雞、鬥牛比賽;包含五色糯米飯、八寶魚生、檸檬鴨、糯米酒等美食在內的“壯家宴”;當地甚至還推出一條探尋“駱越”文化風情的一日遊線路……

  武鳴縣委書記黃國健説,當地的“三月三”歌圩活動已連續舉辦近30年,其內容在傳統歌圩的基礎上不斷擴充,文化品牌不斷提升,已成為傳承和發揚優秀民族文化、打造對外交流平臺的最佳載體,為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三月三”歌圩已入選第二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武鳴縣也被文化部確定為“中國壯鄉文化研究保護基地”,由武鳴縣申請的“三月三歌圩”商標還獲得了國家工商總局的正式授權。

熱詞:

  • 三月三
  • 壯族歌圩
  • 駱越
  • 檸檬鴨
  • 壯族文明
  • 壯族文化
  • 壯族民歌
  • 武鳴縣
  • 發祥地
  • 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