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銀行理財資金入市還是紙上談兵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5日 20: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台灣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銀行理財資金入市還是紙上談兵

  證監會主席助理吳利軍上個月一句“引導銀行理財計劃更多面向二級市場進行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在股市激起千層浪。對此,全國政協委員、銀監會主席助理閻慶民在兩會期間表示,銀監會要統籌研究,對進入資本市場的資金可能需要設定相應的比例限制和制度限制,要控制好風險。

  商業銀行對市場公平準入已呼籲多年。與基金、券商、保險公司、信託、第三方理財相比,銀行理財産品只能在銀行間市場交易,交易所市場並未對銀行理財開放,只有少部分銀行理財資金通過“一對多”及現有的信託賬戶進入股市,銀行理財作為低風險産品購買起點遠高於基金等。

  難入股市

  雖然證監會和商業銀行對理財資金進入股市都頗為積極,但有關銀監會官員認為,銀行主要是銷售産品的渠道作用,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説,基金、信託、券商理財産品都是通過銀行銷售,有何必要讓銀行理財資金也進入股市?

  但多位市場人士認為,只有銀行理財産品可以跨股票、債券、黃金和外匯市場等多個市場進行投資配置,監管部門不應該堵死這條路,“監管部門應讓投資者自己選擇由哪個機構理財。行政限制的結果是産品同質化”。

  中國工商銀行資産管理部副總經理馬續田認為,國外大銀行的資産管理規模與表內資産規模是1比1,工行表內業務規模是13萬億元,資産管理餘額也應達到13萬億元,但目前資産管理規模僅1萬億元,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馬續田建議,從全國人大立法的角度,明確界定銀行理財主體投資地位,統一銀行理財的標準業務模式。統一監管標準、信息披露、風險評價體系、客戶的評級體系等,有利於市場的安全、有效運行。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産品中心王增武認為,滯後的監管體制對金融創新的不適應才是問題根本,應該協調各監管部門,建立獨立的評級、評價機制,發揮各行業協會的自律監管作用,推動統一的、強制性的信息披露機制和有效的投資者保護制度的建設。

  強勁增長

  2011年底,銀行理財産品餘額已猛增至4萬多億元(2009年底、2010年底,銀行理財産品餘額分別為約1.7萬億元、2.8萬億元),同期,信託資産管理規模也增長到約4.4萬億元,接近證券業4.6萬億元的總資産。

  相比2011年公募基金全行業虧損、券商資管業務業績慘澹,銀行理財業務相對風險低、收益穩健。以工行為例,2011年,工行理財業務實現利潤100多億元,為客戶實現利潤300多億元。

  目前,近百家銀行參與銀行理財産品市場的發售大軍,包括城商行和農商行。銀行理財産品每月的發售只數至少在1500款以上,2011年的募集資金規模累計已約16萬億元,發售數量和募資規模遠超其他同類産品的總和。2011年持續的宏觀調控、信貸緊縮、商業銀行存貸比紅線壓力,也是銀行理財産品需求膨脹的原因之一。業界將其與信託産品一同質疑為“影子銀行”。

熱詞:

  • 銀行理財産品
  • 資金入市
  • 理財資金
  • 銀行間市場
  • 理財業務
  • 公募基金
  • 進入股市
  • 自律監管
  • 券商
  • 銀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