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開建有史以來最密集山洪預警網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4日 22: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宜昌3月22日電(記者沈翀 馮國棟)中國國家氣象局副局長于新文21日在湖北宜昌召開的“全國山洪地質災害防治氣象保障工程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上説,今年國務院批准專項資金,未來兩到五年要把山洪預警網擴大到農村。

  于新文所指的“網”,是目前中國正在縣鄉鎮以及鄉村構建的山洪地質災害防治氣象保障工程,集成了山洪監測、預報、預警、服務、評估和防禦功能。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投入最大的氣象預警項目。

  于新文説:“山洪工程項目建設的核心,是在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區和重點防治區,優先安排以監測預報預警等非工程措施,基本解決防災減災體系中最薄弱環節的突出問題。”

  有了這樣一套網絡,在中國農村即將退出歷史舞臺的村口“大喇叭”,將再次發揮作用,成為山洪預警的主要發佈渠道之一。

  “一旦確認山洪有爆發跡象,不需要播音員,喇叭就實現自動語音播報,同時利用短信平臺通知當地幹部,儘快疏散群眾,避免人員傷亡。”國家氣象局山洪項目辦負責人楊志彪説。

  三峽庫區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是山洪易發區。作為中國唯一的試點地區,秭歸縣去年底率先建成山洪地質災害防治氣象保障工程,遍佈全縣12個鄉鎮。記者看到,現代化的自動水位設備、雨量站、水位監測和自動預警聲音傳播設施,正在秭歸山洪易發地區發揮作用。

  不僅是秭歸縣,在中國3萬多個鄉鎮,這張“網”也正迅速鋪開。去年中國氣象局分兩批次實施山洪工程項目,目前已完成2000多個自動雨量站的站址勘查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1500個站已投入業務試運行。

  以四川為例,四川遍佈高山峽谷。汶川地震後,部分山體鬆動,是泥石流易發區。四川省氣象局副局長馬力説,四川之前採取“群測群防、臨災避讓”的模式,在每一個危險點設立泥石流防治責任人,臨近災難時“喊”大家逃生。

  “2010年以後,情況就變了。”馬力説,四川氣象部門當年啟動山洪預警項目建設,根據汶川地震對山體的影響,重新設定降雨預警閾值,隱患區降雨超過每小時30毫米,即通過手機短信等形式緊急疏散群眾。

  “效果是實實在在的。2010年8月13日,四川發生一次600多萬立方米泥石流,由於有這樣一套機制,5400多人成功撤離,無一人傷亡。2011年,四川發生地質災害數量約為1998年的1.6倍,死亡人數為1998年的36%,全省成功避險86次,是近10餘年來成功避險人數最多的年份。”馬力説。

  國家氣象局資料顯示,近期中國山洪泥石流防治形勢不容樂觀。今年以來,中國降水較往年偏多,降水日數多、累計降水量大、強降水覆蓋範圍廣、進入春汛早等特點。持續低溫陰雨天氣還導致土壤長期飽和,發生地質災害的風險加大。

  目前,中國國家層面已形成了山洪項目建設目標、建設規模、業務佈局、技術路線和投資估算等比較明確的可研報告。國家氣象局將在此基礎上組織精幹力量,就可行性、完整性、技術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進行完善,爭取在4月中旬下發,用於指導各地區規劃編制。

熱詞:

  • 山洪泥石流
  • 最薄弱環節
  • 大喇叭
  • 地質災害防治
  • 氣象保障
  • 非工程措施
  • 汶川
  • 降雨
  • 國家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