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走轉改:駐村,在5500米的高原上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3日 17: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月17日早晨7點,記者驅車出發,沿喜馬拉雅山山路蜿蜒行駛5個多小時,從海拔3000多米的西藏山南腹地來到平均海拔5500米的山南地區浪卡子縣普瑪江塘鄉查布村。

  “你好!”查布村村委會主任拉巴次仁將記者一行迎進了村委會辦公室。陽光直射,卻覺得寒冷徹骨,一説話就喘氣,連坐著都覺得心裏發慌,這是記者在查布村的感受。

  提起西藏山南地區國資委駐村工作隊,拉巴次仁如數家珍:籌集5萬元為村裏兩名五保戶修建了兩套房屋;投資4萬餘元為村委會修建了陽光棚,改善了辦公條件;投入近3000元為牧家書屋添置了書架等設備……

  記者來到駐村工作隊為五保戶西若群宗建的新房,牛糞爐子旺盛的火苗烘暖了整個客廳。61歲的西若群宗老人介紹説,這裡冬天特別長,冷得不得了。“要不是有駐村工作隊幫我建房,至今我還住在原來又破又不保暖的土房子裏。”西若群宗説,有了新房子,日子好過多了。

  “看看我們的牧家書屋吧。”在駐村工作隊隊長張秀元的邀請下,記者來到牧家書屋。靠墻排列的白色書架映入記者眼簾,架上分門別類地整齊擺放著農牧科技、醫療衛生等各類書籍。

  “現在養牛養羊都要靠科技啊,傳統的養殖方法在提高牲畜出欄率方面已不如現代科技適用了。”正在牧家書屋看書的桑珠主動與記者交談,“一有空我就來書屋裏看看科學養殖方面的書,收穫真不小。”“按照書本上説的,我們綿羊養多了,牦牛養少了。”桑珠還記得書本上畜牧專家的觀點,“一隻綿羊出欄400多元,而一頭牦牛能賣到5000多元。”張秀元從旁證實,“按照專家給出的減少100隻綿羊,增加15頭牦牛的比例,桑珠嘗試著先減了一半的綿羊。”

  透過張秀元發紅的眼睛、發黑的嘴唇,記者看到了長期高寒生活在張秀元等駐村工作隊隊員身上留下的痕跡。駐村工作隊駐地,屋角堆滿了長期用棉被包裹的蔬菜。“工作隊來後這幾個月,對我們幫助不少啊!他們挨家挨戶收集意見,我們反映要修一個防洪壩、把到放牧點的道路整修一下、修建幾個放牧點的暖圈……,他們當即表示,會一個問題一個問題想辦法解決。”村裏的老黨員阿旺次仁説,“真是感謝黨和政府把這麼好的隊伍送到了我們身邊!”

  在張秀元眼裏,查布村要解決的問題遠不止這些。“在這裡,許多牧民患上了多血症、關節炎、高原性心臟病等,平均壽命不長,我們正積極向相關部門建議,降低該地區的養老金領取年齡;長期生活在高寒缺氧的惡劣氣候中,會對孩子的發育造成一定影響,學生有些反應遲鈍,記憶力普遍降低,學習成績較差,全村至今沒有一名高中生,我們也在積極尋找對策……”

  張秀元分析,群眾的衛生水平有待提高、市場經濟意識不強、信息不暢、基礎設施滯後等,仍是制約當地農牧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們已經明確,下一步要在轉變思想觀念、加強村裏基礎設施和生産生活環境建設上下功夫,扶持短期育肥等幾個短、平、快的特色項目,帶動牧民致富。”張秀元説。

  站在查布村高處遠遠望去,家家戶戶的房頂上迎風舒展的五星紅旗在雪山與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分外引人注目。

熱詞:

  • 張秀元
  • 工作隊
  • 查布村
  • 牦牛
  • 書屋
  • 養殖
  • 海拔
  • 五保戶
  • 暖圈
  • 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