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吉林市“菜籃子”四季豐盈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2日 06: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吉林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網訊(記者郭瑩)沿202國道進入永吉縣境內,只見口前鎮鎮西村新建的20多棟大棚連成一片。縣農業局一位負責人説,永吉縣的棚膜産品不僅種類繁多,而且涌現出綠色有機蔬菜、草莓、香瓜、葡萄、花卉等一批種植基地,初步形成了集中連片、規模經營的新格局。

  同永吉縣一樣,吉林市其他縣(市、區)也都在加快發展棚膜經濟。截至2011年底,全市棚膜蔬菜面積達到6.55萬畝,生産能力達到9.5億斤,“菜籃子”四季豐盈。

  建立技術推廣體系。吉林市以省“百萬畝棚膜蔬菜建設”工程培訓班為載體,結合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和冬春科技培訓活動,聘請科研院所專家和科研人員,採取園區辦班、現場指導、跟蹤服務的方式,重點推廣棚膜蔬菜節能增溫、膜下滴灌等技術。在每個園區建設10棟科技示範棚,引入番茄、太空椒、迷你黃瓜、嫁接茄子等十幾個高産、優質新品種,集成應用新技術,由原來生産兩三茬,向四五茬跨越,每棟棚室增産20%,純效益增加1萬元。

  經過幾年的實踐探索,他們成功推廣4種發展模式:

  農民自建型。在生産基礎好、技術成熟、農民自我積累較多的地區,採取農民自籌資金、自主建設、自我經營的方式,引導農民流轉土地,整合民間資本,集中連片建設棚膜園區。船營區越北鎮育林村,農民集中串地建設溫室大棚170棟,年生産蔬菜400萬斤,促進農民增收500萬元。

  村社共建型。在集體經濟實力較強或具有集體土地的村,採取集體出資、村社共建、共同經營的方式,引導村裏合理使用集體資金和土地,既可富裕農民,又能壯大集體經濟。龍潭區江北鄉棋盤村,集體出資2200萬元,建設溫室110棟,年生産蔬菜310萬斤,實現集體經濟收入300萬元。

  企業代建型。在區位資源優勢明顯、發展前景較好、能夠吸引企業投資的地方,重點發動企業投資建設棚室。採取企業出資、企業建設、自主經營或租賃給農民經營的方式,引導龍頭企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實現棚膜園區高端化、規模化、多元化發展。永福公司投資1650萬元,爭取土地整理資金2000萬元,在龍潭區缸窯鎮二道村和蛤什螞村建設溫室310棟,年生産蔬菜800萬斤,農民增收120萬元。

  合作社領建型。在合作組織發揮作用較好的村社,採取“五統一”方式,實現標準化生産、規模化經營。昌邑區土城子鄉土城子村的“千家萬戶種植專業合作社”,投資1.2億元,與110戶農民簽訂土地流轉合同,租賃土地60公頃,建設溫室400棟、大棚100棟,吸引了舒蘭、磐石等地的蔬菜種植大戶到園區經營,帶動當地農民200多戶,年生産蔬菜1610萬斤,實現經濟效益2600萬元。

  作者:郭瑩

熱詞:

  • 菜籃子
  • 棚膜
  • 四季
  • 村社
  • 集體經濟
  • 陽光工程
  • 五統一
  • 永吉縣
  • 專業合作社
  • 棚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