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大部制到底該設多少“副局”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2日 02: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漫畫/李曉宜

  新聞回放: 對於網友爆料的廣東佛山一個單位十九個副局事件,3月18日,佛山市編制辦負責人稱,網友反映情況基本屬實。造成該現象的原因是工作協調需要兼職領導多,同時為方便對外開展工作,局務委員對外統稱副局長,副局長對外統稱常務副局長。(3月19日人民網)

  讓部分局長“出局” 是必然選擇 □ 胡新華   

  毋庸諱言,一個局有19個局長,如果説這並不是機構臃腫,那只能是自欺欺人。一個局需要這麼多的局長嗎?儘管説“人多力量大”,然而,人多事必雜。每個局長身居其職,若謀起事來,勢必會導致有多頭管理、協調困難等一系列的問題發生,勢必出現簡單問題複雜化、複雜問題無緒化的現象。當然,也有人説這副局長只有保留其級別而已,那麼,這副局長還有多大用處呢。這樣做,也無疑會讓一些有能力的年輕人失去了上升的機會。

  “能者上庸者下”,選才用才該當如此;平庸的職工可以下崗,可以讓其轉行再就業,可為何局級幹部在“大部制”改革後依然“必須”保留其局長的級別呢?局長為何就不能“出局”呢?如果從穩定幹部隊伍的角度考慮,那所有的局長,必須要幹到退休為止,看來,“局長扎堆”現象真就難解決了?

  “大部制”改革的目的,是把多種內容有聯絡的事務交由一個部管轄,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職能交叉、政出多門、多頭管理,從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所以,“大部制”改革之下,讓一些局長“出局”,這是一種發展的必然。否則,這“大部制”改革將淪為成了一種形式,不但起不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作用,而且還可能導致一些新的問題的發生。

  “官員超市”是改革的必經階段 □ 鄧海建

  一個單位十九個副局,聽起來挺讓人訝異。然而,“官多”還是“官少”,糾結在數量上其實並無多大意義。 

  廣東佛山這個單位──即改革後的高明區國土城建和水務局,是原市國土資源局高明分局、原市城鄉規劃局高明分局等8個部門的相關職能整合而成。原有單位的正職改為副職,副職被改為局務委員,而局務委員對外統稱副局長,“副局超市”自然就成了“大部制”改革的衍生物。

  理論上説,如果改革就是簡政裁員為訴求,“一正十九副”確實有些誇張;但事實上,當初的“大部制”改革更多地立足於職能優化,實踐的結果自然是走了“增量改革”的道路。

  佛山的説法顯然較為感性,“工作協調需要兼職領導多”。但是,為什麼需要的恰恰是“19個副局”──這恐怕很難用“工作需要”的輕飄解釋來回答。

  在這個問題上,民眾期待與改革範式之間顯然存在著不小的落差。對於公眾來説,指望部門整合能精簡官員數量;而對於“大部制”操作來説,職能優化要優先於官員精簡。改革30多年來,“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難啃的‘硬骨頭’”。

  “官員超市”雖然不是好現象,但卻是增量改革的必經階段,改革與“既得利益”的博弈不可能一步到位就“零和”,但既然行政體制改革已經從“幕後”走向了“臺前”,副職氾濫下的“官員超市”估計也只是一種過度現象。

熱詞:

  • 大部制
  • 出局
  • 官員超市
  • 增量改革
  • 既得利益
  • 幕後
  • 行政效率
  • 副職
  • 行政成本
  • 行政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