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PM2.5分佈均勻,監測點分佈也要均勻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1日 03: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江蘇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月底,南京的PM2.5監測點將實時發佈PM2.5數據,而南京選取的3個PM2.5監測點分別是草場門、玄武湖以及仙林大學城,引起網友質疑。網友稱,這三個地點都在綠地湖畔並且遠離主幹道,測出的數據未必有代表性。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站針對此問題回應稱,不存在刻意選點。(3月16日《揚子晚報》)

  PM2.5從當成秘密的秘而不宣,到監測、並公佈數據,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是一個巨大的進步,符合民意需求。但是,要把這件進步的民心之事辦好,筆者認為有關部門應當多考慮民眾的感受,接受群眾的一些可能“不科學”、“不合理”的要求,不要把科學與民意有機結合起來,PM2.5監測點選址要像PM2.5一樣均勻分佈,而不是引起公眾質疑和誤解的分佈不均,只選擇在“很綠化”的山水相連的風景區、大學城地區。

  從科學角度説,確實如專家所言,PM2.5在大氣中的分佈比較均勻,而且在氣流的作用下會有所流動,加上各個監測點有一個監測範圍,一般可達周圍數公里。因此,在同一片監測區域內,在“很綠化”的風景區和不太綠化的居民區測到的數據出入不太大,甚至居民區的數據比風景區還要高。但是,廣大老百姓不是科學家,沒有過多的科學知識,對於PM2.5的了解本來就很少,要不是近期媒體的大量報道,很少人知道PM2.5,一般人對空氣質量的認知更多的是憑藉自己日常生活的感受,那就是感覺遠離公路的風景區的空氣質量要比天天接觸汽車尾氣的居民區好很多,郊區和農村要比城市好很多。從這個角度説,公眾由此擔心PM2.5監測點全部選擇在“很綠化”的風景區、位於郊區的大學城而導致PM2.5數據差別很大,乃至失真也是情理之中的認識,也是正常邏輯思維下的質疑。

  然而,當公眾質疑PM2.5監測點選址不科學之後,即使監測出來的數據是真實的、科學的,公眾也不會相信數據的真實性、科學性,尤其是當公佈的PM2.5數據與公眾的生活感受不一致時,公眾就會更加質疑數據的科學性和真實性,從而危害政府的公信力。從這個角度説,在公眾懷疑PM2.5監測點選址不合理的情況下,公佈PM2.5數據與過去不公佈沒有實質性區別,不同的是一個是公眾完全不知道數據,另一個是公眾知道了數據,但是不相信數據。消除公眾的質疑,最佳選擇就是均勻分佈PM2.5監測點,要在不同地區選擇建設PM2.5監測點,既要在人口活動頻繁的風景區、大學城建設PM2.5監測點,更要在人口集中居住的市區的居民區附近。

  當然,不可否認,PM2.5監測點選址的確受到一些客觀因素制約,建監測點有自身條件限制,需要25米的高度距離,而且角度和視野上都有要求,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都能夠建設監測點。但是,這不等於是監測點分佈不合理的藉口,不是監測點分佈不均勻的理由。事實上PM2.5監測點分佈合理的關鍵因素就是要看監測點附近有沒有很多人居住,而不是有沒有很多人活動。而且按照國際通行做法,綜合評價一座城市的空氣質量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就是監測點合理佈局。

  總而言之,雖然PM2.5分佈均勻,但是PM2.5監測點分佈也要均勻,必須在市區人口集中區、市區人口稀疏區、風景區、公路附近、農村、郊區都建設PM2.5監測點,只有分佈均勻的PM2.5監測點監測出來的數據才能代表一座城市的PM2.5的真實情況,才具有代表性,也才能贏得公眾的信任。

  (來源:中國江蘇網)

熱詞:

  • 監測點
  • 風景區
  • 揚子晚報
  • 空氣質量
  • 科學家
  • 玄武湖
  • 仙林大學城
  • 環境監測
  • 江蘇網
  • 網友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