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兩桿槍捍衛一座城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0日 08: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對有些槍來説,巷戰不是它的主戰場。比如這一把,影片《金陵十三釵》國軍手上的1918年份、德國西奧多 伯格曼兵工廠造的MP18衝鋒槍。

  它的橫空出世和一戰時期一位叫胡蒂爾的德軍將領有關。那些遍佈戰場固若金湯無堅可摧的塹壕差點害得胡將軍偏頭痛,它們成為戰場的死角,要像打掃衛生那樣徹底清掃戰場“不留死角”得付出很大代價。

  有人説焦慮是創造的第一種情緒。此言適用胡將軍。他首創步兵滲透戰術,專治塹壕戰。

  滲透戰要求一支12人左右的小分隊──這大概是特種部隊的雛形──從敵軍防線薄弱處滲透,避開堅固要塞,不與守軍糾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縱深穿插,直搗敵軍大本營。

  新戰術要求突擊隊員必須有良好的機動性和猛烈的火力,可看看手上都是佟大為用的毛瑟槍顯然不達標,它雖然準但太笨重了,弟兄們可不是調整呼吸放鬆心態安靜埋伏打狙擊。

  需要新武器解決這個矛盾。

  名滿三軍的軍械設計師施邁瑟接受了這個挑戰。於是,質量輕、火力猛,兼容手槍子彈的MP18應運而生。

  在德軍最後一次幾乎打到巴黎的“魯登道夫攻勢”中,3000支MP18衝鋒槍居功至偉,以至德國戰敗後,《凡爾賽條約》專門寫上“禁止德軍擁有MP18”的條款。它在歐洲的傳奇剛開始便結束。

  在中國,卻剛剛開始。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奉軍組織敢死隊人手一支MP18,邊衝鋒邊掃射,猛撲直軍陣地。雨點似的子彈給直軍造成極度恐懼,以為此物只應天上有。直軍大敗,第二軍軍長李景林在報捷時説:“惟迫擊炮與手提機槍為山戰利器……請速撥前方,利器既充,剋敵自易!”

  這是它第一次在中國亮相。

  手提機槍只是它眾多綽號之一。川軍稱其“虼蚤籠籠”,粵兵呼之“豬籠機”,“花機關”則超越地域限制,是它的通俗叫法。這些綽號都圍繞它槍管外的多孔式散熱套立意。

  由於它對機床的精密性要求降到了最低,容易山寨,因而來到中國的10年間,有10余家兵工廠生産。四川一個擁兵不過一師之眾的袖珍軍閥羅澤洲,竟設廠批量製造,更誇張的是,閩南一個鄉村土豪高為國也造出MP18!

  所以,我們在這些歷史場景中頻頻見到它的身影也就不足為怪了──

  西安事變,張學良的特務連用它與蔣介石衛隊交火;飛奪瀘定橋,紅軍用它和大刀虎口奪橋;朱德的警衛班,曾以它為主戰裝備;800壯士守四行、血戰臺兒莊、喜峰口大戰……它和中國軍人一起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歲月。

  儘管它的主戰場不在城市,但在影片中打得僅剩十幾號人、還有一步就要突圍的中國軍人,看到一群日軍在追逐女學生時,不顧力量懸殊之巨,自殺式地端起它,用生命完成一個中國軍人應有的擔當。

  MP18衝鋒槍、毛瑟槍,影片中,中國軍人用兩桿槍捍衛一座城,也捍衛了一個國家的尊嚴。

  (來源:解放軍報)

熱詞:

  • 影片
  • 凡爾賽條約
  • 軍人
  • 衝鋒槍
  • 德軍
  • 毛瑟槍
  • 火力
  • 塹壕
  • 手提機槍
  • 金陵十三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