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吃塊紅燒肉也能知其“出身”來源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7日 06: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 (記者 陳璽撼)如今,要知道一塊紅燒肉的“出身”並不難。由於物聯網技術的運用,上海愛森肉食品公司出品的生豬都戴上了“智慧耳標”,一頭豬從生産、疫病防控、出欄、屠宰、檢疫直到分割、銷售、上餐桌的“來龍去脈”一目了然。記者日前從市食安辦獲悉,目前本市已經初步建立生豬産品追溯系統,相同的追溯體系年內將陸續“複製”到大米、蔬菜、牛(羊)肉、水産、乳製品等領域。

  科技水平的提升降低了食品安全溯源的成本,為追溯體系從生豬向外擴容做了鋪墊。由上海生物電子標識有限公司獨立研發的動物識別專用射頻芯片打破了國外企業的壟斷,將芯片成本從1.17元降至0.07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發,就連菜市場銷售的活魚,現在也有了追溯的可能。

  “追溯並不是目的,關鍵在於明確責任。”市食安辦主任閻祖強表示,食品安全追溯系統提取了生産、加工、流通、消費等環節消費者關心的信息,一旦發現問題,能夠根據溯源情況進行及時有效的控制和召回,從源頭上保障消費者權益。

  目前,市質監局已建立乳製品生産環節的追溯系統,閔行、長寧、浦東等區縣也相繼開發了餐飲環節和流通環節的追溯系統。據悉,今年本市將在100家標準化菜市場、1000家標準化超市建豬肉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統,還有485家、200家、50家和100家標準化菜市場將分別試點建設蔬菜、水産品、牛(羊)肉和糧食追溯系統。在此基礎上,追溯系統在生産流通消費環節將覆蓋批發市場、菜市場、超市、大賣場和餐飲單位,品種上將覆蓋糧食、牛(羊)肉、蔬菜、水産品等。

  然而,本市一些實際的食品生産情況卻給溯源過程築起了“籬笆”。來自食安辦的調研顯示,目前本市食品生産主要存在兩大問題:其一,食品消費對外依存度過高,全市2300萬人每年消費1000萬噸食品,其中約80%的糧食、70%的肉類、50%的蔬菜依靠外地供應,給追根溯源造成困難;其二,農産品、食品地産的規範化程度較低,截至“十一五”末,市郊70%的蔬菜種植面積仍屬於小規模生産,另有80%的食品生産企業年銷售額還在500萬元以下,溯源時很難全面掌握真實情況。

  為此,食監部門今年將加大對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的整治力度,引導這些業態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其中豆芽作坊和崇明散養羊將是整治重點。年內,全市還將新建400家標準化早餐門店,投放30輛早餐車和450輛幫幫車,吸納有資質和能力的小攤販,讓他們放棄“打遊擊”。此外,還將陸續在外省市建立一批供滬農産品種植養殖基地,加強進滬肉品檢驗檢疫,杜絕偽造檢驗檢疫合格證明。這些措施都將增加食品溯源的透明度。

  實現食品安全追溯,各監管部門和企業追溯信息的“壁壘”也要打破。目前各種追溯信息尚未實現共享,不能實現全過程追溯,更談不上追溯信息的整合利用。市食安辦表示,今年將完善追溯系統的信息化頂層設計。一方面,通過建立産品追溯標準,集成各個部門的追溯信息,在全市食品安全監管和信息服務平臺內形成通用規範的追溯系統;另一方面,鼓勵企業自行建立追溯系統,對原料和最終産品供貨情況實現雙向可追溯,並通過上海食品安全網等網絡平臺提供給市民查詢。

熱詞:

  • 出身
  • 紅燒肉
  • 打遊擊
  • 籬笆
  • 耳標
  • 生豬
  • 複製
  • 壁壘
  • 十一五
  • 水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