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引領陸軍加速轉型的核心要素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7日 03: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型作戰力量,是指具有高技術含量、特殊作戰機理、獨特作戰效能、嶄新作戰方式的作戰力量。它是提升陸軍信息化作戰能力的物質支撐,更是推進陸軍轉型的核心要素。

  新型作戰力量的建設與發展,將直接改變陸軍裝備體系結構,是實現陸軍武器裝備轉型的重要條件。目前已知的支撐陸軍新型作戰力量的新型武器裝備,主要包括低空超低空作戰武器裝備、戰役戰術級電子戰武器裝備、無人化作戰武器裝備、陸戰新機理武器裝備、基於天基系統的陸軍終端武器裝備、全域立體快速投送武器裝備等。這些武器裝備將牽引陸軍由原來主要依附於地面作戰的武器裝備體系,向空地一體作戰武器裝備體系轉變;由原來主要依靠“兵火主戰”為主體的武器裝備體系,向“兵火信”一體的武器裝備體系轉變;由原來聚集機械能為主體的武器裝備體系,向融物理能、信息能、新機能為一體的武器裝備體系轉變;由原來“適應本土”機動作戰型的武器裝備體系,向“立足本土、拓展境外”機動作戰型的武器裝備體系轉變。

  新型作戰力量的建設與發展,將適時優化陸軍力量成分,是實現陸軍編制體制轉型的關鍵要素。從歷史上看,每一種新型作戰力量的産生,都會促使陸軍力量成分發生變化,從而引起陸軍編制體制的轉型。目前已知的這些陸軍新型作戰力量,更將成為陸軍編制體制轉型的關鍵要素,使陸軍的力量結構由“數量規模型陸軍”的編制結構,向“精幹靈敏型陸軍”的編制結構轉變;由“平面陸軍”的編制結構,向“立體陸軍”、“飛行陸軍”的編制結構轉變;由“樹狀多級型陸軍”的編制結構,向“扁平一體型陸軍”的編制結構轉變;由“單能陸軍”的編制結構,向“多能陸軍”的編制結構轉變。

  新型作戰力量的建設與發展,將不斷豐富陸軍作戰手段,是實現陸軍作戰方式轉型的基本保證。目前已知的陸軍新型作戰力量的建設發展,將會有力地推進陸軍作戰方式的轉型,由傳統的“線式接觸作戰”,向“非線式、接觸與非接觸相結合的作戰”方式轉變;由傳統的以火力整體毀傷為主的“粗放式作戰”,向“信息+火力”體系破擊精確作戰方式轉變;由立足陣地平面攻防,向空地一體廣域奔襲的機動作戰方式轉變;由單一作戰樣式,向集多樣式于一體的混合作戰方式轉變;由按區域遞進式程式化作戰,向多區域同步不規則作戰方式轉變;由主要以抗擊硬摧毀防護,向以既能抗擊硬打擊又能抗擊軟打擊的全維防護方式轉變。

  新型作戰力量的建設與發展,將全面更新陸軍作戰觀念,是實現陸軍作戰理論轉型的物質基礎。從陸軍發展的歷史來看,每次作戰理論轉型和發展,都與新型作戰力量的産生、運用和發展密切相關。在信息化條件下,隨著新型作戰力量的建設與發展,陸軍的作戰觀念將不斷更新,從而引領陸軍作戰理論的轉型:由“平臺主導、兵力主戰”的作戰理論向“信息主導、火力主戰”的作戰理論轉變;由“分兵守土、區域機動”作戰理論向“擇機用兵、全域機動”的作戰理論轉變;由“單元疊加、要素對抗”作戰理論向“功能融合、體系對抗”的作戰理論轉變;由“分層聚能、飽和釋能”作戰理論向“跨域聚能、精控釋能”的作戰理論轉變;由“持久抗擊、後發制人”的作戰理論向“先機制敵、首戰制勝”的作戰理論轉變。

  (來源:解放軍報)

熱詞:

  • 陸軍武器
  • 陸軍裝備
  • 武器裝備體系
  • 體系對抗
  • 核心要素
  • 作戰效能
  • 機動作戰
  • 新機能
  • 作戰方式
  • 作戰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