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彩色的勝利日之吻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6日 03: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房賢剛

  《生活》雜誌的攝影師阿爾弗雷德 艾森施泰特最著名的作品,或許應該算是二戰經典照片鏡頭《勝利日之吻》了。這本是一幅黑白照片,然而經過瑞典藝術家桑娜 杜拉韋為之精心上色,卻儼然成了一幅精美的彩色照片。在對兩幅照片作了一番認真的比較之後,我覺得上色之後的照片,除了不夠“老”外,實在看不出有哪點兒不好。只是不知那些喜歡文物的雅士,會不會覺得這是佛頭著糞、狗尾續貂?

  曾聽過一個笑話,貴為國寶的大熊貓有兩大夢想:一是想做個整容手術,去掉黑眼圈;二是能拍一張彩色照片。因為是搞攝影的,故此對這一笑話印象十分深刻。一次和朋友一起拍照片,他用的是傳統相機+黑白膠卷,結果被一外行人嘲笑:這年頭了,還有人拍黑白照片!我聽了,突然想起這個笑話來,就説了一句:他拍的都是“國寶”。

  那位外行當然沒有明白我的意思,而朋友的得意卻也讓我思考。他的堅守令人感動,可是難道黑白攝影真的值得如此執著?近幾十年來,先是彩色膠卷日漸普及,隨後數碼相機大行其道,黑白攝影越來越少,而柯達公司的破産保護申請,更使人們對黑白膠片的命運感到擔憂。誰敢保證,伊爾福等不會步愛克發、柯達的後塵?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經典的黑白攝影作品説起。攝影術誕生於1839年,其後儘管一代代的攝影大師們拍攝了很多攝人魂魄的黑白名作,但一直沒有耽誤人們對彩色攝影的追求。到1904年,法國魯米埃兄弟發明出真正彩色底片,“彩色攝影”這一大眾的共同夢想(不只是熊貓)才終於成真。

  不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幾乎在整個20世紀上半葉,人們普遍認為,彩色攝影則缺乏藝術性並且不能持久,只有黑白攝影才是嚴肅的,太多的色彩意味著“業餘”。直到五六十年代厄恩斯特 哈斯、喬爾 梅耶洛威茨、威廉姆 伊格萊斯頓等“色彩大師”的出現,彩色攝影才逐漸被專業領域所認可。但由於技術以及觀念等方方方面的原因,特別是諸如安塞爾 亞當斯、亨利 卡蒂埃 布列松、W 尤金 史密斯等大師的影響,黑白攝影影響廣泛而深遠,在攝影界一枝獨秀。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技術的進步實現了媒體的彩色印刷,媒體的娛樂化、商業化傾向日益明顯,版面上逐漸開始需要更多彩照。面對市場壓力,更多人轉向彩色。無論如何,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五顏六色的,正如厄恩斯特主張的那樣,“色彩”也是“決定性瞬間”的組成要素。所以除非特殊,色彩還是不要輕易放棄。

  那麼對於那些經典的黑白照片,我們該如何看待?杜拉韋顯然以其高超的技藝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好辦法。

  希望以後能看到更多的這樣的好“照片”。

熱詞:

  • 色彩
  • 照片
  • 黑白攝影
  • 彩色攝影
  • 彩色底片
  • 伊爾福
  • 彩色印刷
  • 國寶
  • 決定性瞬間
  • 彩色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