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天價拍品的荒誕邏輯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6日 01: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收藏藝術品,一定要把藝術價值放在首要位置,作品的個性化語言、風格,藝術思想的獨立性,藝術家的創作態度等,這才是考量作品是否有價值的前提。市場價格只是一時的,有時也是虛假的,藝術價值才是永恒的、真實的。

  “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現在藝術品市場上經常會聽到某些人這樣的言論,我認為這種狂妄言論是對藝術品收藏的極大侮辱,也將嚴重損害藝術品市場的正常開展,同時更誤導、曲解了對藝術價值和藝術審美的認識。

  大家沒有看到嗎?這些年來,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天價”創高不斷,可以説絕大部分價格是幕後黑手炒作出來的。用抬高拍賣價格的手段,吸引投資者、投機者的眼球,把並沒有藝術價值的作品,甚至還有偽劣作品,炒到天價,是為了再脫手賣出同類作品,獲取更大利益。如流水線生産的商品畫,就是同題材同內容同形式的“克隆作品”;又如畫山水的換換山頭,畫人物的換換姿勢,就是為了討好市場的媚俗作品,類似現象在美術界普遍存在,市場上流通的數量也巨大,這些印刷複製方式的畫作,也被炒作成幾百萬元的價格。收藏者或投資者如果自己對藝術不去研究,也跟風追高“只賣貴的”,那不是坑人嗎?還有,齊白石一幅中堂加一副對聯,拍賣到了四個多億的價格,憑什麼?這幅中堂和這副對聯原本就不是配對的,有些人偏要講故事、説來由,把它們硬湊在一起拍賣,作品本身的鑒定依據又靠不住,還不許別人質疑作品的真偽,這不是行業內的“霸王”嗎?“只買最貴”就是市場中的騙子言論,用哄抬市場價格的手段來獲取小集團的利益。拍賣行的職責就是要用誠信與精良的業務素質服務好市場和藏家,如果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大行其道,我預測這個市場也將不打自倒。

  更有甚者,一幅徐悲鴻的《裸女》假作,被其子鑒定為畫中人是其親母的真跡,在北京九歌拍賣行拍出了七千多萬元的高價。堂堂拍賣行真的連一張假的不能再假的假畫都分辨不出嗎?還要串通徐家後人聯合造假,欺騙市場和投資者,為什麼呢?利益!又應了那句“只買貴的,不買對的”,似乎讓人出了高價買進,作品也有價值了,荒唐啊!最近我和幾位國內大企業家閒聊藝術品市場,談到此事件時,他們不無擔憂目前藝術品市場的混亂狀況,正因為九歌拍賣行的此類行為,這些大企業真正進入藝術品市場要延後若干年。

  所以,我們真正愛好藝術品收藏的人,不能被市場價格所忽悠。對藝術品的價值,自身一定要有研究,我還是説那句老話“感性認識,理性收藏”,堅持學術收藏的理念。收藏藝術品,一定要把藝術價值放在首要位置,作品的個性化語言、風格,藝術思想的獨立性,藝術家的創作態度等等,這才是考量作品是否有價值的前提。市場價格只是一時的,有時也是虛假的,藝術價值才是永恒的、真實的。

  藝術品收藏是一種需要經濟支撐的精神樂趣,其本義還在挖掘暫時價格被低估而有藝術價值的作品。如趙無極、吳冠中的作品,過去一段時期曾經在國內的市場上,人們認識不夠,價格也不太高。但是,現在擁有他們的作品,已經是高端人士文化品位的象徵。因此,只有學會了藝術品的價值分析,才會在藝術品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市場價格是不能替代藝術價值的。

  ◎郭慶祥(藝術品藏家)

熱詞:

  • 天價
  • 拍品
  • 偽劣作品
  • 藝術價值
  • 藝術品市場
  • 拍賣行
  • 裸女
  • 霸王
  • 投資者
  • 藝術品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