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農村小學每天消失56所 委員建議明確撤並底線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5日 12: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東方網3月13日消息:民進中央向今年全國“兩會”提交的提案顯示,從2000年到2010年十年間,我國農村的小學減少了一半,平均每天消失56所農村小學,這成為誘發學生輟學的新影響因素。民進中央建議明確因地制宜撤並學校的政策因素,規定農村學校撤並的標準。

  部分地區以整合教育資源為藉口減少教育投入

  2001年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要“因地制宜調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佈局”。

  民進中央認為,近年來的佈局調整,整合了農村教育資源,提高了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總體上是應當肯定的。但在撤並中存在工作簡單化、程序不規範,以及撤並後辦學條件沒有跟上的問題。不少地方不顧客觀實際,提出“小學進鎮”、“初中進城”,有的地方甚至提出要“消滅農村教育”。

  “從2000年到2010年十年間,我國農村的小學減少了一半,從55萬所減少到26萬所,平均每天消失56所農村小學,初中從6.4萬所減少到5.5萬所。”民進中央表示。

  在《決定》中,對“撤點並校”是提出了明確要求的:“在交通不便的地區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學點,防止因佈局調整造成學生輟學。”但事實上,許多地方在執行《決定》時,偏離了佈局調整的初衷,以整合教育資源為藉口,把撤並當成了唯一的目的。其實質是為了方便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管理、並減少教育投入。現實情況是,越“在交通不便的地區”,撤並的力度越大,甚至發生過強行撤並事件。

  撤並基本程序須明確

  鋻於此,民進中央建議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儘快出臺《關於農村學校佈局調整若干規定》。在該規定中要對幾個方面作出明確規定。

  首先應明確規定調整的重點與補償機制。應重點對小學佈局調整的原則作出明確規定,並闡明保留村小和教學點的重要意義。對因農村學校佈局調整導致的弱勢群體上學成本增加,政府為由此産生的額外負擔進行補償,建立相應的補償機制。

  其次,應明確規定農村學校撤並的標準。考慮到全國各地具體情況的不同,農村學校撤並可實行“底線+彈性”的標準進行綜合評價。

  “底線標準”包括:該鄉鎮只有一所小學;跨越不同民族、宗教群體的學校,或鄰近宗族之間存在矛盾衝突;鄰近學校的交通道路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如泥石流、山體塌方、江河決堤、野獸出沒等;學校建築歷史超過100年以上;60%以上社區居民強烈反對等。應明確,只要符合上述任何一條,原則上就不宜進行撤並。

  最後,還應明確規定農村學校撤並的基本程序。

熱詞:

  • 農村小學
  • 佈局調整
  • 民進中央
  • 56所
  • 農村義務教育
  • 明確規定
  • 決定
  • 委員建議
  • 兩會
  • 教育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