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一家三代話醫改(從小家看大家)(圖)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5日 00: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漫畫:300多家縣級醫院今年進行總額預付等改革

  唐志順作

  我家在北京市房山區竇店鎮于莊村。週末回家,剛進門媽媽就告訴我,上個月看病的錢報銷了400多元。“以前哪有什麼藥費報銷啊,還不是花多少是多少。”

  “是啊,最早的時候咱們村只有兩個赤腳醫生,那時候條件才簡陋呢!”爸爸講起村子裏“醫療機構”的演變,從赤腳醫生説到社區診所、私人診所,最後説到社區衛生服務站。“之前咱們這農民家庭看病哪有保障啊,自從加入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這心裏踏實多了,還是現在政策好。”爸爸不無感嘆,“社區的大夫都是在基層鍛鍊過好幾年的全科醫生,要不就是退休返聘的老大夫,醫療水平可比以前高多了,看病也放心了。”

  “對了,前幾天我去輸液,宋大夫還提起您呢,問您最近血壓控制得怎麼樣,藥有沒有按時吃。”哥哥説,“那大夫還真不錯。”

  “就是啊,宋大夫熱心又負責,咱們村無論誰看病,去個兩三次之後他基本都能叫出名字來,連我經常吃什麼藥都記得一清二楚。他時不時還會給我一些用藥和生活方面的建議,囑咐我要少抽煙,少吃鹽。”爸爸接過話茬。

  哥哥説:“美中不足的是,咱們村的衛生服務站只有值班室、藥房、注射室和一個小廚房,還需要添加一些硬體設施。”

  “這個不用急,西城區已經建立智慧化社區了。”嫂子在一家服裝加工企業上班,是家裏消息最靈通的人。“我想馬上就會普及到咱們遠郊區了。”

  “説的沒錯!這個要相互理解。政府已經在健全硬體設施方面出臺了相關政策,咱們老百姓如果小病到社區醫院治療,能促進社會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小姨不知什麼時候走進來了,她是醫務工作者,曾經在房山區長陽鎮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過3年。“現在各村村民的電子健康檔案已經開始逐步建立了,以後每個人的體檢數據、病歷記錄等都會存儲到裏面,方便醫生參考、查詢以及監控,一旦達到警報級別,社區衛生服務站就會第一時間與患者取得聯絡,提供應急服務。”

  聽了小姨一番話,爸爸發感慨:“我們老一輩的人,更能體會政府的用心和努力!”

  漫畫背景:總額預付,是由勞動保障部門和衛生部門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部分醫療服務和用藥情況易於標準化的病種,進行試點。屆時將實行打包預付方式,一次性向醫療機構支付醫療費用。超出部分由醫院承擔。

熱詞:

  • 看病
  • 小姨
  • 醫療機構
  • 血壓控制
  • 醫改
  • 社區衛生服務站
  • 小病
  • 小廚房
  • 宋大夫
  • 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