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一三四團沙門子社區幹部的“民情日記”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4日 23: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天山網原創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天山網訊(通訊員雪峰報道)“5號小區2號樓一單元居民反映下水道不通了,生活用水排不出去,需要社區幫助解決。我找到物業站維修工立即趕到現場,為這戶居民疏通了下水道”3月9日下午,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八師一三四團沙門子社區居委會主任徐寶玉,幫助社區居民疏通好下水道後,在他的“民情日記”裏寫下了這段話。

  翻開徐寶玉的“民情日記”本,記者發現,裏面記得密密麻麻,“樓道裏的燈泡壞了”“鄰里發生糾紛”“老人走失……”。無論大事小情,只要是他去解決的,都記錄在日記中。

  徐寶玉介紹説,為了了解居民所想、所需、所盼,切實解決好居民生産生活中的難事,社區要求社區工作者在走街串巷,進百家門、交百家友、知百家情、解百家難中,把居民需要解決的,或者已經解決的各方面的事情,記在“民情日記”裏。“民情日記”已成為沙門子社區工作者聯絡群眾、解決問題的紐帶。像這樣的“民情日記”本,沙門子社區工作人員人手一本,目前已累計記滿了80余本“民情日記”。

  “過去都是居民有問題找上門來,現在是我們以走家串戶的方式主動走進居民家中,了解他們的需求,幫他們解決問題,並詳細地記在日記本上。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每名社區工作人員做到心中有數,提高為民服務質量,如果你沒有為居民幹實事,就無法在日記本裏記。”社區書記馬利亞如是説。

  沙門子社區有一位80歲的孤寡老人叫呂海龍,2007年,徐寶玉到呂海龍家“串門”時,發現老人家裏十分淩亂,沒有“家”的樣子,他是饑一頓飽一頓。了解到老人需求後,社區就組織工作人員輪流照顧呂海龍,並幫助他解決了低保。社區居民趙來喜夫婦得知老人的事後,找到社區主動承擔起了贍養老人的義務,呂海龍雖然被趙來喜夫婦贍養著,但是社區的幹部們隔三差五都要登門看望老人。

  社區工作量大,事務繁雜,為讓社區工作者身在崗、心到位,真正“身”入居民,第一時間了解居民困難、問題和訴求,及時解決熱點和難點問題,該社區在社區工作中實行了“民情日記”制度。談起寫日記的感受,社區工作者夏澤群説,他到社區上班的第一天,居委會就發給了他一個印有“民情日記”字樣的紅色本子。起初他對這個日記本並沒太在意,只是在這個本上簡單記錄了自己每天的工作情況,成了“流水賬“。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夏澤群的日記內容漸漸豐滿起來,居民家裏的繁雜瑣事、生活冷暖都寫到了日記裏。夏澤群深有感觸地説:“要把‘民情日記’記好,關鍵是要實實在在走家串戶,真真切切解民憂,把事情辦在居民心坎上,這樣記起來才有意義。”

熱詞:

  • 民情日記
  • 沙門子
  • 社區工作者
  • 社區居委會主任
  • 社區幹部
  • 社區居民
  • 解民憂
  • 物業
  • 聯絡群眾
  • 農八師
  • 搜索更多民情日記 沙門子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