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科技“攻關”何以成“公關”?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4日 1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潮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武潔

  3月10日下午,武維華委員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代表九三學社中央作大會發言時提出,完善科技評價獎勵制度,營造良好科研環境。九三學社近年組織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78.5%的科技人員認為項目評審結果不公正,87.7%的科技人員認為科技成果評審和評獎需要“公關”。(3月11日《新京報》)

  科研成果的取得,從來都不會輕而易舉,這裡面少不了要凝聚科研人員的心血與付出,稱之為“攻關”,的確再形象不過。然而,假如認為科技只需科研人員努力付出,只需“攻關”成功便算大功告成,卻未免太過幼稚和單純。真實的情形是,相比科技“攻關”本身,科技成果要想獲得認同,並在評審與評獎中勝出,“公關”甚至要比“攻關”來得更關鍵。

  的確,有道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全國那麼多科技項目,誰能最終脫穎而出,當然需要通過一定的競爭機制來進行評審,科技評獎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在諸多科技項目及科研成果中進行甄選。既然如此,對於科技項目和成果而言,指望被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中,的確不切實際,而更需充分展現出自身科技項目與成果的價值來。如果説評獎“公關”指的僅僅是科技項目與成果的自我推介與展示,應該説並無太多問題。有了科技項目與成果的充分展示,科技評審與評獎才能有所依據,科研經費的投入也才能有的放矢,優秀的科技項目和團隊獲得了更多的資源,更快的成長,科研投入才能真正花在刀刃上,而真正具備了甄別力的科技評獎也才有望對科技項目形成優勝劣汰與正面引導。

  然而,從九三學社組織的問卷調查結果來看,高達78.5%的科技人員認為項目評審結果不公正,而當下的科技評獎“公關”,更是早已超越了科技項目與成果展示本身,暗中跑關係,私下拉票,甚至一些利益“公關”的手段,也紛紛被祭出。至於科技評獎中,領導幹部搭車、&&,權威挂帥更是成為一種常態,而這一過程中,科技評審與評獎受到權力的插足與干涉,被權力裹脅的評獎,自然很難再保持科技的本色。而上述潛規則的存在,更加劇了科技項目評審與評獎的“公關”現象,因為誰都知道,項目評審能不能通過,科技成果能不能獲獎,拼的其實就是“公關”能力強不強。這也可以解釋,為何一些根本就子虛烏有,甚至純粹造假的東西,也膽敢憑著強大的“公關”能力,僅僅穿著“皇帝的新裝”便登場了。

  當然,僅僅責怪科技項目評獎“公關”,的確也並不公平。既然當下的科技評價體制本身存在並不合理與公平的地方,由於科技項目的專業性,指望評審委員會對諸多參與評審和評獎的科技項目的價值、意義與貢獻都明察秋毫,其實本身就不切實際,而評審專家儘管是科技領域的權威,但卻未必能跟得上科技的迅捷發展,“外行評審內行”很多時候也就在所難免,如此背景下,科技“公關”超越“攻關”的確也是現行科技體制下的一個必然結果。

  基於上述視點,科技項目當然需要一定的評價機制,但這一機制本身首先應該是健康和良性的,唯此,科技才能回歸科技本身,科技“攻關”也才不會淪為“公關”。

熱詞:

  • 公關
  • 科技項目
  • 科技評價
  • 科技體制
  • 科技人員
  • 攻關
  • 評獎
  • 科技成果
  • 九三學社
  •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