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攻關,公關?(圖)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4日 06: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月10日下午,武維華委員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代表九三學社中央作大會發言時提出,完善科技評價獎勵制度,營造良好科研環境。九三學社近年組織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78.5%的科技人員認為項目評審結果不公正,87.7%的科技人員認為科技成果評審和評獎需要“公關”。(3月11日《新京報》)

  從九三學社組織的問卷調查結果來看,高達78.5%的科技人員認為項目評審結果不公正,而當下的科技評獎“公關”,更是早已超越了科技項目與成果展示本身。暗中跑關係,私下拉票,甚至一些利益公關的手段,也紛紛被祭出。至於科技評獎中,領導幹部搭車、&&,權威挂帥更是成為一種常態,而這一過程中,科技評審與評獎受到權力的插足與干涉,自然很難再保持科技的本色。而上述潛規則的存在,更加劇了科技項目評審與評獎的“公關”現象,因為誰都知道,項目評審能不能通過,科技成果能不能獲獎,拼的其實就是“公關”能力強不強。

  當然,僅僅責怪科技項目評獎“公關”,的確也並不公平。當下的科技評價體制本身存在並不合理的地方,由於科技項目的專業性,指望評審委員會對諸多參與評審和評獎的科技項目的價值、意義與貢獻都明察秋毫,其實本身就不切實際。而評審專家儘管是科技領域的權威,但卻未必能跟得上科技的迅捷發展,“外行評審內行”很多時候也就在所難免。如此背景下,科技“公關”超越“攻關”的確也是現行科技體制下的一個必然結果。

  基於上述視點,科技項目當然需要一定的評價機制,但這一機制本身首先應該是健康和良性的,唯此,科技才能回歸科技本身,科技“攻關”也才不會淪為“公關”。

熱詞:

  • 公關
  • 九三學社
  • 新京報
  • 評獎
  • 科技評價
  • 科研環境
  • 全國政協
  • 大會發言
  • 領導幹部
  • 科技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