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文物遺産的保護要有科學、積極的態度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4日 18: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共産黨新聞網北京3月12日電 (記者 陳葉軍)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目標,在一些地方被曲解為文化的大躍進或者是文化産業圈錢的行為,尤其是一些歷史文化遺産作為旅遊資源被過度開發。應該如何做好文化遺産的保護和傳承?專家表示,應該有科學理性的態度,積極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産。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表示,目前社會文明程度與經濟發展有些不匹配。當前一些地方一哄而上搞文化“大躍進”的現象值得反思。馮驥才為此建議,各個城市的文化幹部選拔要進行文化考核,要讓懂文化的領導幹部抓文化建設。

  中國少數民族文物保護協會常務副會長、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執行院長於今認為,要把文化遺産的保護工作作為各級黨委工作實績考核的重要指標,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體系,並將考核結果作為幹部選拔任用和獎懲的重要依據,與幹部政績考核挂鉤。

  如何對待文化和文化遺産問題?正如最近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吳良鏞教授在2007年就提出一個鮮明的觀點:積極保護、整體創造。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認為,不能夠把文化遺産只看作是被憐憫保護的對象,而應該把看作是今天城市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積極力量,這樣才能使更多的文化遺産在當今社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員、安徽省文化廳副廳長李修松指出,當前,我國在文物保護規劃、文物影響評估、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管理、大遺址保護與考古遺地公園建沒、流失文物調查追索等領域,不同程度地存在立法空白,從而制約了文物保護工作的科學開展。有必要通過完善文物利用的法律制度,促進文物的適度、合理利用,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公眾文化需求提供更好的支撐和服務。

  “主管領導幹部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不可‘為所欲為’,更不能‘不作為’。文化遺産的保護工作必須有一個科學的實施步驟。”於今表示,從中央決定把文化産業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和長遠的文物保護工作關係協調來看,建議設置專門的國家文化發展委員會。因為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加速,文化文物保護與經濟發展間的利益矛盾會越來越多,對政府調控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越來越多,不然很難聚合中國各地區文化文物保護工作的發展。

熱詞:

  • 文物保護
  • 文物調查
  • 文物利用
  • 保護管理
  • 大躍進
  • 領導幹部
  • 科學理性
  • 馮驥才
  • 世界文化遺産
  • 大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