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人大代表艾智泉:建立農民財産性收入增長長效機制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4日 10: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華龍網訊 (重慶日報北京電 記者張莎)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是最近幾年“兩會”常説常新的重要話題,今年也不例外。如何才能創造條件讓更多農民擁有財産性收入?全國人大代表艾智泉建議,建立農村居民財産性收入增長長效機制,如鼓勵創業、開展農房資産化改革等,以此來實現“十二五”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目標。

  農民財産性收入增長雖快,總量卻小

  艾智泉説,從近幾年重慶的實踐來看,農民人均純收入和財産性收入雖然都有較大提高,但財産性收入總量小、佔比低的情況比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城鄉差距、貧富差距的擴大。

  他對此做了一番調查。以重慶市為例,農民財産性收入呈現增長較快、總量小的特點。1997年至2009年農民財産性收入的年均增速為13.4%,高於人均純收入年均8.45%的增速;特別是2006年以來,在統籌城鄉改革發展加速推進、地票制度對農民的反哺效應和農村土地流轉規模不斷提高等因素的綜合帶動下,農民財産性收入實現了年均35.4%的高速增長。

  “但就總量來看,2009年全市農民平均財産性收入為67.8元,僅佔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的1.51%。同年,全國農民平均財産性收入為167.2元,佔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的比重為3.24%,總量也比較低。”

  增強農民投資和風險意識

  鼓勵創業帶動增收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艾智泉建議,增強農民的投資和風險意識,逐步培養農村居民投資理財觀念和技能,讓農民掌握更多的增加其財産性收入的知識和技能。

  在此基礎上,鼓勵農民創業帶動增收。各級政府可建立農民創業和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支持體系,優先扶持有較好創業基礎的鎮村,著力培植特色産業村和特色産業創業集中區,推進建立一批農民創業基地,促進農民持續快速增收。

  推進農村“三權”抵押融資

  盤活農房資産

  他還提到,為推進農村“三權”抵押融資,在全面完成農民房屋、土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權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礎上,應簡化農村“三權”評估及登記程序,加快貸款審批辦理,完善農村金融風險處置機制。

  第一步,積極發展村鎮銀行,改善空白行政村的金融服務,布設POS機、惠農通等金融服務,依託村委會等設立農村金融代辦點,代辦“三權”抵押貸款。

  第二步,發展農村資産評估機構,建立承包地經營權、農房、林權抵押登記和評估體系。在農村推廣保險業務,加大農業政策性保險業務的補貼力度。

  艾智泉建議,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開展農房資産化改革,選擇農民集中居住區房屋和轉戶居民退出房屋開展農房交易,幫農民盤活現有農村房屋及附屬設施,用於發展鄉村旅遊或生産加工,增加其經營收入。

熱詞:

  • 財産性收入
  • 艾智泉
  • 農民人均純收入
  • 增長目標
  • 農民集中
  • 長效機制
  • 三權
  • 兩會
  • 增收
  • 農業政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