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謠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治者”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4日 06: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 馬想斌

  “有點不好的地方就想捂住,反倒會越描越黑。”3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參加海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從大量的實踐看,應對公共突發事件的最好辦法還是公開透明,在第一時間發出權威準確信息,最大限度地壓縮謠言傳播的空間。

  在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後,唯有公開才有公信,已被證明為常識。根據傳播學原理,一般重大突發事件都有“黃金4小時”,也就是説信息公開如果能在事發後4小時搶得輿論先機,則謠言易破、真相易立。倘若喪失了信息公開的先機,便如李長春同志所指出的那樣,第一時間沒有權威聲音,或者第一時間不準確,然後第二次第三次修補,造成一次次的衝擊波,越弄越被動。

  於是,基於“第一時間”、“及時”發佈準確、權威信息的要求,對於重大突發事件,不能等到調查結果出來後才公佈,而應及時發佈事件進展,如此才能滿足公眾的知情需要。同樣,所發佈的信息應當是事件的關鍵信息、核心信息,而不能是一些隔靴搔癢、在事件外圍打轉的信息。

  縱觀近幾年發生的多起公共事件以及地方應對的表現,我們可以發現,只要地方有關部門做到及時、全面公開相關信息,都得到了民眾的支持,推動了事件的合理解決。相反,猶抱琵琶半遮面,公開不及時或者公開時遮遮掩掩,事件走向總是枝節橫生、問題百齣。信息的缺失,也往往使得謠言和流言橫向聯合,輿情更趨複雜,進而影響民眾情緒。

  謠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治者”──政府發佈信息更加迅捷、真實、具體、透明,才能掌握主動權,讓公信力回歸,讓民眾始終相信官方信息,即便在突發事件發生後也堅信不疑。要知道,政府信息公開得越多,公眾理性判斷的可能就越大;公開得越少,猜測乃至謠言的空間則越大。

  在微博時代,每個公民都可能是一個極具傳播能力的“自媒體”。人員和信息流通的速度,已經超越了時空局限,沒有比網絡更便於公眾知曉的方式了,搶佔網絡輿論先機成了有關部門勢在必行的探索。囿于網絡本身的傳播速度,更加要求在突發事件中政府信息公開的及時性和徹底性。

  要知道,重大突發事件不僅關乎官方的面子,更關涉公眾利益的裏子。重大突發事件政府及時、準確發聲,應成為公共治理的常識──而這個常識,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公眾的知情權等訴求,更是公共治理走向善治、權力增加公信的必要路徑。

熱詞:

  • 第一時間
  • 謠言傳播
  • 治者
  • 重大突發事件
  • 公共治理
  • 易立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 傳播學
  • 網絡輿論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