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讓“文化民生”潤澤民心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3日 17: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現在,我們農民不缺吃、不缺穿,缺的是科技知識和文化娛樂。我們不缺米、不缺面,需要的是送部科教片。”全國人大代表、河南開封縣電影放映公司經理郭建華説,“讓農民看一場科技電影,就能學一門致富技術,也許就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郭建華代表給農民放了38年電影,最了解農民的需要。2010年,她提交了《關於在農村推廣科教影視放映助推農業現代化的建議》,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重視,給農民放映科技電影的經費列入了縣財政預算,“一年解決30萬元,讓農民看了6000場科技電影,還放映故事片《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等,農民也看上國産大片了!”

  郭建華代表的期待道出了基層群眾的心聲。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物質水平的大幅提高,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更加強烈。當前,我國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已經降到0.4以下,居民生活正由生存型、溫飽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轉變,文化需求呈現井噴之勢。如何適應這一形勢變化,把更多更好的文化産品送到基層是當務之急。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基層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基層文化陣地建設、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家書屋建設等快速推進,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初步形成。但總體上,基層文化建設的步伐仍然滯後於經濟社會的發展,還不能很好地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代表委員們呼籲,要確立保障“文化民生”的理念,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文化建設,像抓物質民生一樣抓“文化民生”;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成果惠及人民、文化建設依靠人民,眼睛向下、重心下移,面向基層、服務群眾。

  要讓更多文化産品的創作者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從基層吸取營養,在一線激發靈感,把服務群眾作為根本目的,把群眾滿意作為最高標準,創作出讓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

  要強化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降低文化消費門檻,切實改變“上百元看一場電影”、“上千元看一場演出”的現狀,回應群眾對“票價高”、“圖書貴”的呼聲,讓更多人能進入藝術的殿堂;

  要科學佈局文化設施,在投資建設大劇院、大廣場、大書城的同時,關注小劇場、小公園、小書店,在村鎮、社區中投入更多資源,織就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

  文化的高度,決定發展的高度;文化的品位,決定國家的品位。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並且強調,以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為重點,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只有推動更多的資源投向基層、更多的服務延伸到基層,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推出更多基層群眾買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産品,不斷豐富基層文化生活,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春天才能真正到來。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熱詞:

  • 文化産品
  • 農民
  • 文化需求
  • 文化民生
  • 文化信息
  • 文化消費
  • 文化設施
  • 潤澤
  • 基層文化
  • 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