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左煥琛:構建城市居家、社區、機構多層次老年養護新模式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2日 05: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人民網北京3月9日電 (記者 白雲婷)據統計,我國城鄉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約3300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19%。高齡老人多數進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狀態 。應對我國老齡化社會日益嚴峻的養老難題, 探索適合中國國情,擁有中國特色的養老敬老之路,是各級黨委政府關心,社會廣泛關注,群眾迫切期待解決的重大民生問題,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必須關注的重大課題。

  合理的社會養老服務格局應呈金字塔狀:底部為接受上門關心照料的大部分老人,中部為享受日托服務的中等數量老人,頂部為進入養老機構的少數老人。而立足家庭、依託社區,以上門服務和社區日托為主要形式的新型居家養老模式是化解老齡化難題最現實、最有效途徑之一。因此,養老服務應由低層次、單一型養老向養老和護理即生活照料、健康維護和精神慰籍等全方位、複合型轉變,建立和完善老年人長期照護體系,為此建議,構建居家、社區、機構多層次的養老照護模式,即居家養護——指老人家庭養老,社區提供上門服務。社區養護——主要形式是社區老人日間照料機構。為高齡老人、生活半自理老人提供綜合性照料服務,適合不願離開原來熟悉環境的老年人,既減輕子女贍養壓力,又滿足老人日間生活及精神需求。機構養護:主要指養老院、護理院和敬老院等機構。首先滿足轄區內低收入的高齡、獨居和失能、失智等老人入住的需求。建立綜合評估機制, 公平、合理、有效地配置公共服務資源,提高床位的利用率和週轉率; 實行機構養護一體化的持續照料制度,政策上應鼓勵有閒置床位的二級和民營醫院轉制和興辦老年護理機構,盤活和緩解護理資源緊缺狀況。

  目前,“居家養護”和“社區養護”還相當薄弱,迫切需要加大發展力度,“機構養護”則需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調整結構佈局和提高服務質量。建議在規劃審批大型居住區以及新建商品住宅的公建配套中,應將養老設施列入其中。積極推進社會化養老服務市場,可以通過養老用地、減免稅費、財政補貼等政策手段,吸引社會力量和民間資金加入,推進政府、企業、社會組織之間跨界合作,大力發展社區養老産業,不僅緩解養老供需矛盾,而且可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另外,要打破條塊分割的養老體制。目前,養老和護理分屬政府不同行政部門管理,服務形式和享受待遇等政策相應獨立,沒有形成銜接的制度體系,其公平和效率受到限制。政府應打破區域和部門分隔,多部門協同參與和合作,特別是衛生和醫保的加入和支撐,整合各家優勢,制定統一管理辦法和督導機制。“醫養結合”可以先從基層試點,探索居家養老中心和社區衛生中心、養老院和護理院聯合機制等,在財政養老投入上統籌,確保公共服務投入和效益最大化。可試行高齡老人護理補貼,可以多渠道列支,將試點的老年護理保障與試點居家養老服務補貼“並軌”,探索和完善評估辦法,適當調整準入條件;加快養老機構“醫保”連網結算,使大部分養老機構的老人能享受醫療康復、緊急照護等最基本的“醫護”服務;利用風險投資扶植養老産業,並加強監管,為高齡、失能老人“雪中送炭”。

熱詞:

  • 養護
  • 居家養老
  • 老年護理
  • 社區養老
  • 社區衛生
  • 社區老人
  • 並軌
  • 醫護
  • 醫保
  • 護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