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發現新的中微子振蕩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1日 07: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綦偉 范京蓉)昨日,本報一直關注的大亞灣中微子實驗(本報2011年12月7日曾報道)傳出喜訊:一種新的中微子振蕩被發現,並且測出了它的振蕩幾率。這是中國高能物理學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也是深圳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一大成果。

  昨日下午2點,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在北京宣佈: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首次發現了電子反中微子的消失,其振蕩幾率為9.2%,誤差為1.7%,測量結果的置信度為5.2西格瑪,從而首次發現了這種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

  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員邢志忠説,法、日、美、韓等國在緊鑼密鼓地尋找這個結果,其中3個實驗在去年相繼聲稱發現了振蕩幾率不太小的初步跡象。按照國際高能物理學界慣例,置信度在3西格瑪以下的測量結果叫“跡象”,超過5西格瑪才叫“發現”。

  為搶拔頭籌,中國科研人員將實驗分為兩個階段,這次報告的結果就來自第一階段的數據。

  自2011年12月24日起至2012年2月17日結束,實驗中使用了6個中微子探測器。

  中國高能物理學會理事長趙光達院士表示,現在可以確定地説,人們能通過實驗來測量中微子振蕩中的CP(宇稱和電荷對稱性)破壞,這對理解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不對稱現象,即宇宙中“反物質消失之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據介紹,中微子是一種極難被探測到的基本粒子,在微觀的粒子物理和宏觀的宇宙起源及演化中都極為重要。中微子共有三種類型,它可以在飛行中從一種類型轉變成另一種類型,稱為中微子振蕩。

  中微子的前兩種振蕩模式即“太陽中微子之謎”和“大氣中微子之謎”已被實驗證實,其發現者憑此獲得了2002年諾貝爾獎,但第三種振蕩則一直未被發現,甚至有理論預言其根本不存在。

  由於科學意義重大,國際上先後有7個國家提出了8個實驗方案,最終進入建設階段的共有3個。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2003年提出設想,利用我國大亞灣核反應堆群産生的大量中微子,來尋找中微子的第三種振蕩,並提出了實驗和探測器設計的總體方案。

  由於這一方案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和獨到的設計,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支持,目前匯集了來自中國大陸、美國、俄羅斯、捷克、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等6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名科學家共同參與。

  據介紹,大亞灣實驗是一個中微子“消失”的實驗,它通過分佈在三個實驗大廳的8個全同的探測器來獲取數據。每個探測器為直徑5米、高5米的圓柱形,裝滿透明的液體閃爍體,總重110噸。周圍緊鄰的核反應堆産生海量的電子反中微子,近點實驗大廳中的探測器將會測量這些中微子的初始通量,而遠點實驗大廳的探測器將負責尋找預期中的通量減少。

  王貽芳透露,下一步,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將考慮在大亞灣實驗站開始中微子質量順序的研究,對CP破壞角的測量是更長遠的計劃目標。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項目是以中國為主的國際合作項目,也是美國能源部基礎研究領域對外投資第二大國際合作項目。項目得到了科技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以及廣東省、深圳市政府和中廣核集團的支持,共有包括來自深圳大學的200多位海內外科學家參與。

熱詞:

  • 中微子振蕩
  • 中微子質量
  • 振蕩模式
  • 大亞灣
  • 太陽中微子
  • 閃爍體
  • 理論預言
  • 實驗方案
  • 探測器
  • 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