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向科學“朝聖者”致敬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1日 06: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 深圳特區報評論員 馬立明

  昨日,喜訊從大亞灣傳來。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終於獲得舉世矚目的重大突破:一種新的中微子振蕩方式被發現,並測量到其振蕩幾率。一個被科學家們苦苦探索的未知混合角參數θ13,終於塵埃落定。這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好、最精確的中微子振蕩測量結果,為未來中微子研究指明了方向。這一成果,令破解“反物質消失之謎”,變得不再遙遠。

  大家對中微子非常陌生,第一反應是:這次發現,有什麼實際用途嗎?研究人員們笑道:“沒有。”但事實上,這項研究對人類未來生活方式改變巨大。中微子具有傳播中損耗小、穿透力強、難以捕捉、不易被改變等特點,未來傳播信號、掃描地質等實質工程,與中微子研究息息相關。

  翻開這個研究團隊走過的歷程,更發現他們的可貴之處。他們被稱為中微子的“獵手”,不放過任何捕捉中微子的機會。而中微子能穿岩破壁,以光速直飛,幾乎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極難捕捉到。要讓它“現身”,必須用高精度探測器,在中微子流量大的地方測量。在何處捕獲中微子,是實驗成功的關鍵。而大亞灣核電站,因為得天獨厚的科研環境,從全世界多個研究方案中脫穎而出,成為捕捉中微子的“戰場”。

  這些中微子的追尋者,或許是世界上最執著的團隊。他們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和捷克。最年輕的學者只有20多歲,最年長的已經72歲。他們著迷的東西,外人很難理解。他們因為對科學的執著與熱愛,離開了家鄉與親人,背著背囊來到大亞灣。科學沒有國界,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專家們站在同一個戰壕裏。在岩石地下100米的地下實驗室裏,日以繼夜地追尋著中微子的動向,以及混合角參數θ13的準確數值。對他們來説,θ13意義重大。

  團隊由多方學者組成,也獲得了多方籌集的科研經費。可是,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必須購買精密的儀器、設備,這些科研經費並不充裕。在實驗室建築過程中,他們精打細算,一分錢甚至想掰成兩半。地下隧道只鑿了6米高,以讓5.9米高的探測器鋼罐剛剛能通過。為了節省經費,20多人甚至租住在遠離實驗地點的農民屋裏。

  這是一個現代版的“勵志故事”。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朝聖者”,聚集在大亞灣,幾經努力,解開了中微子的神秘面紗。認真的人,認真辦事,以智慧尋找靈感,以意志攻克難題。混合角參數θ13的發現,是科學的勝利,也是人性之美的體現──智慧、意志、勇氣……

  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歷程中,將留下“大亞灣戰役”的一頁。而追尋者們的故事,永遠感動著我們。

熱詞:

  • 朝聖者
  • 中微子振蕩
  • 獵手
  • 致敬
  • 反物質
  • 追尋者
  • 探測器
  • 科研環境
  • 大亞灣核電站
  • 科研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