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人民幣産品創新:突破口在哪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9日 08: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2年新春,國家發改委下發《“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首次提出“力爭到2015年基本確立上海的全球性人民幣産品創新、交易、定價和清算中心地位”。這是第一次引入人民幣“産品創新中心”的概念。

  “這些功能都可以通過人民幣的産品創新得以實現。”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金融學教授張春看來,“人民幣産品創新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

  回顧

  創新能力不足制約發展

  以加快金融市場改革創新為重點,不斷提升金融中心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支持和鼓勵金融創新,形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金融市場和金融企業為主體的金融創新機制。

  《國際金融報》:創新對於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意義如何體現?

  張春:坦率地説,“十一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以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為核心,以金融改革開放和創新為重點,取得顯著進展。但是,與金融市場規模、金融機構體系等指標相比,金融市場創新、産品創新、服務創新、制度創新程度相對落後,創新能力不足已經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最大制約因素。

  因此,以加快金融市場改革創新為重點,不斷提升金融中心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必將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任務。我們必須不斷擴大金融服務領域,充分發揮上海金融市場種類齊全、金融機構體制健全、金融發展環境良好的優勢,先行在上海開展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産品等方面的創新。

  《國際金融報》:“十一五”期間,上海在人民幣産品創新中根據您的觀察,哪些成果特別值得關注?

  張春:過去5年,人民幣産品創新取得了不少進展。以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為例,自2009年7月,中國央行宣佈啟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以來,香港已經顯現了其作為國際貿易人民幣結算中心的地位。

  香港金管局數據顯示,與境內發生人民幣實際收付業務的100多個境外國家和地區中,香港地區的人民幣實際收付累計結算量佔到80%以上。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的增長使人民幣存款在香港的銀行系統迅速累積,因而也帶動了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

  所謂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是指經國家允許指定的、有條件的企業在自願的基礎上以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的結算,商業銀行在人民銀行規定的政策範圍內,可直接為企業提供跨境貿易人民幣相關結算服務。

  中國是生産、製造、貿易大國,過去,我們在國際貿易中總是以美元作為結算貨幣,這種做法不可持續。以人民幣作為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有利於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除此之外,上海作為人民幣匯率基準、利率基準生成地的地位進一步鞏固。金融市場産品和工具不斷豐富,成功推出了中期票據、黃金期貨、鋅期貨、股指期貨等一批有重要影響的金融産品和工具,提升了上海金融市場交易、定價功能。      

熱詞:

  • 産品創新
  • 人民幣結算
  • 人民幣離岸
  • 人民幣存款
  • 人民幣匯率
  • 十一五
  • 國際金融報
  • 創新能力
  • 國際金融中心
  • 股指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