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齊魯晚報:期待環境安全成兩會熱點議題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7日 19: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兩會在即,民眾對環保話題尤為關注,充滿期待。近年來發生的環境熱點事件,歷歷在目,有的污染事件觸目驚心。浙江台州鉛污染事件、雲南曲靖鉻渣事件、甘肅徽縣血鎘超標事件、廣西龍江河水質超標事件等相繼發生。中海油合作方康菲公司蓬萊19-3油田發生溢油事故將海洋污染問題推到了公眾的眼前。特別是PM2.5成為眾矢之的,將PM2.5放入強制性污染物監測範圍,消除和緩解公眾自我感觀與監測評價結果不完全一致的現象,已在路上。但是,重金屬、水體中的氮、磷,大氣中的灰霾、光化學煙霧等污染,已成改善環境質量的制約因素,污染物類型已從單一型向疊加型、複合型演變。PM2.5成環保主角,折射社會轉型期對環保不僅是機遇,更多的是挑戰。

  當下處於環境訴求的高漲期、環境風險隱患的高危期、環境突發事故的高發期、環境資源承載力的高壓期。幾乎每一起污染事件的背後,都有企業道德的淪陷,地方政府政績追求的迷茫以及監管部門的陣地失守,蘊含其中不僅有發展觀的博弈、執法理念的較量,更有對百姓生存權、健康權的漠視。這些都需要制度決策層面的未雨綢繆,積極應對。突破難點,切實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環境問題,既強化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行政手段,突出抓好環境資源調控和準入門檻,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更需啟動智慧,從制度層面將環境責任捆綁各級領導。

  環境質量是一種公共産品,是政府必須確保的公共服務。改革和發展的成果並非只有經濟的增長,更應包括讓民眾擁有藍天、碧水、凈土和自身的健康和生命的尊嚴。 破解環保熱點難點問題關鍵在頂層設計。因此,民眾更為關注的是,今年兩會如何在應對新形勢下的環境問題上出臺新的政策,健全法制,尤其是如何捆綁住一把手,從政績考核評價體系上入手,真正做到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將環保業績作為考核各級官員的硬指標,就必須將黨政一把手作為環境保護的第一責任人,夯實環保法規定的各級政府為環境責任負責的原則;就必須完善考核指標體系和細化考核辦法,建立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環保工作考核機制,切實把節能減排作為硬任務、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硬舉措、考核幹部的硬杠杠;就必須建立健全環境問責制度,對地方政府未完成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未考慮環境影響造成決策失誤、處理不當造成重大污染事故以及監管失職瀆職等行為,嚴格問責,絕不姑息。

  同時,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必須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解決“環境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必須建立和完善社會力量參與環境保護的工作機制,對民間環保組織和環保志願者提供必要的幫助,更好地鼓勵、支持和引導公眾參與環保,使全社會都關心環境、珍惜環境、保護環境;必須以零容忍的態度對各種污染事件中懈怠執法,失職瀆職的監管責任人予以嚴肅問責,遏制污染企業的非法排污行為的不作為,唯有此,才能增進民生環保福祉,推進生態建設,讓老百姓擁有更多的環境安全感與生活幸福感。

熱詞:

  • 環境違法
  • 海洋污染問題
  • 環境風險
  • 熱點難點
  • 環境資源
  • 兩會
  • 環境問題
  • 超標事件
  • 污染事件
  • 康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