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金陵熨斗王"收藏青銅鐘40余口 最早明永樂年間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7日 06: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月27日本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曹先生和他收藏的銅鐘。梅建明攝

  南京有個“熨斗控”

  2月27日本報A13版報道了南京有一個“金陵熨斗王”曹恒達,收藏了200余只熨斗,引起了讀者的關注。其實,曹先生不僅有收藏熨斗的愛好,他還收藏有不少自明清至近現代的青銅鐘,總數達40余口,藏于家中自玩自賞,別有一番情趣。

  40多口青銅鐘,最大45斤

  在曹先生家中的客廳裏,記者看到,緊挨著墻壁,有一個自做的大木架,木架上一排排依次懸挂起來的銅鐘,大部分外觀顯得較為滄桑,也很是吸引人的眼球。

  曹先生告訴記者,他收藏的銅鐘,最大重達45斤,最小的也超過4斤。同樣,30年前,他就開始收集銅鐘了,當時主要是按銅的市價收購。“因為鍾太重了,而銅的價格一直挺貴的,承受不了,這才改行收藏其它的銅器。”曹先生説。

  因為收藏的原因,曹先生對青銅鐘也有比較深入的了解。據其介紹,早在早期及夏商時期,鐘就作為禮器出現了。最初的鐘以木制、竹制、陶制為主,是一種簡單的打擊樂器。隨著青銅的出現,在商周時期出現了青銅製作的鐘。

  曹先生向記者介紹説,他收藏的這40多口銅鐘中,最大的一個是清代出産的,重達45斤;最早的是明永樂年間的;而最小的一個是民國時期的,也有4斤重。

  説到銅鐘的用處,曹先生告訴記者,它不僅是樂器,還是報時器。而在一些寺廟中,一些檐廊之上也懸挂有鐘,其實它並沒有鐘錘,而是四片金屬葉子,確切地説應該叫“風鈴”,它的聲響可趕走想來棲息或者來周圍逗留的飛鳥,以防香客燒香時,被鳥糞擊中,觸霉頭。

  鐘上圖案、文字都是史料

  這麼多青銅鐘同集一起,輕輕拉動鐘錘,銅鐘便發出低沉而蒼勁的響聲,餘音回繞在房間裏,久久不願散去。為了讓記者清晰地看清鐘身表面的紋路,曹先生拿出放大鏡,他耐心而仔細地向記者介紹,銅鐘裏面有一層黝黑的物質,那並不是人工涂制的,也不是為了抗氧化而做的處理,那是經過年代積澱而成的,內行人都稱之為“包漿”,能判斷青銅的年代出産。

  曹先生拿起一個表面刻了“壽”字圖案的銅鐘,向記者介紹,一般古人會在鐘的表面刻上文字和圖案,多來表達祝福吉祥之意,或記時記事。因此,古銅鐘不僅在文字發展史上,更為古代社會各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而豐富的史料。曹先生説,這些收藏品是中國銅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只想將古文化傳承下去。

熱詞:

  • 銅鐘
  • 明永樂
  • 青銅
  • 風鈴
  • 包漿
  • 藏青
  • 木架
  • 打擊樂器
  • 寺廟
  • 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