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告別貓冬 京城老衚同裏閒逛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1日 13: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搜狐旅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導語】:年還沒有過完,不要貓在家裏,出門轉轉,不願遠行沒關係,就在城裏溜達溜達。老北京在大槐樹的樹蔭下有了摩登氣息,衚同儘量保持低調、安靜的氣氛,讓城裏來來往往的人不斷給它新的詮釋。北京內城的這幾條街巷,有濃厚的本土味道,也都有中國傳統物質文化遺産的痕跡。古建築、衚同、古樹還有四合院,哪一樣不承載著厚重的歷史?

  【關鍵字】元宵節 北京衚同 南鑼鼓巷 國子監 煙袋斜街 琉璃廠

  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是北京東城區的一條很古老的街道,南鑼鼓巷街道不寬,仍保持著元大都街巷、衚同的規劃。其南口在地安門東大街,北口在鼓樓大街。它始建於元朝,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各有8條對稱的衚同,整齊地排列在兩側,從外形看猶如一條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是北京市重點保護的四合院街道。從南至北,東側的八條衚同是:妙豆衚同、板廠衚同、東棉花衚同、北兵馬司衚同、秦老衚同、前圓恩寺衚同、後圓恩寺衚同、菊兒衚同。西側的八條衚同是:福祥衚同、蓑衣衚同、雨兒衚同、帽兒衚同、景陽衚同、沙井衚同、黑芝麻衚同、前鼓樓苑衚同。

  南鑼鼓巷 圖片來源:人民網

  元代將大都城規劃為50坊,今南鑼鼓巷的位置正是“昭回坊”和“靖恭坊”兩坊之間的分界巷。明代將北京內城分為28坊,將“昭回”“靖恭”二坊合併,稱“昭回靖恭坊”,南鑼鼓巷的位置正是該坊的南北中心線,巷名為“羅鍋巷”。此名有可能是從元代沿襲來的。乾隆十五年(1750年)繪製的《京城全圖》已將明代的羅鍋巷改稱南鑼鼓巷,並將鼓樓東大街中段路北與南鑼鼓巷相對的街道稱為“北鑼鼓巷”。北鑼鼓巷在元代為“靈椿坊”與“金臺坊”的交界,明代仍為兩坊,此兩坊的南半部在元代均為官署和寺院,且在明代沒有大的變動。清初南、北鑼鼓巷均屬鑲黃旗。清廷規定北京兵、民分城居住,八旗兵住內城,漢民等住外城。南北鑼鼓巷的定名,應早于乾隆十五年,當在清初。

  自清初至三四十年代,南鑼鼓巷內的10多條衚同中由滿族鑲黃旗戶逐漸發展而成。既有大戶世家,也有不少小戶市民,居民逐漸稠密。南鑼鼓巷內的小商號也發展起來,有糧店、菜店、油鹽店、豬肉鋪、羊肉鋪、切面鋪、蒸鍋鋪、炸貨屋子(製作焦圈、油炸鬼)小酒鋪、餑餑鋪、豆腐房、煤鋪、井窩子、磚瓦麻刀鋪、席箔鋪、棚鋪、黑白鐵鋪、喜轎鋪、杠房、醫館、藥鋪、裱糊鋪、理髮鋪、成衣鋪、绱鞋鋪、絨線鋪、文具店、茶館、當鋪等。雖然規模都不很大,但近30種行業也比較齊全了。至於大的商號如綢緞店、茶店、大飯店、金店、銀號等,則雲集在地安門外大街、鼓樓。

  南鑼鼓巷名人蹤跡

  洪承疇家祠

  南鑼鼓巷上的歷史記憶之一,明清之際著名人物洪承疇的家祠。如今洪府早已分建成多處小型四合院和小平房、大雜院,輝煌不見。

  僧王府

  清朝大將軍僧格林沁僧王府,其中一部分被改建為侶松園賓館,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酒店。僧王府舊址今日可在板廠衚同、炒豆衚同找到。

  奎俊家宅

  清朝四川總督奎俊的家宅位於黑芝麻衚同,是一座花園式的建築,共有五進院落,門前有上下馬石,門內有影壁,兩邊有屏門通到座院,設計考究。

  榮祿之父的宅邸

  榮祿是清末的重要人物之一,其父的宅邸很大,跨過壽比衚同、菊兒衚同。

  皇后府

  清朝的末代皇后婉容結婚之前的住所,位於帽兒衚同,婉容被冊封前原是普通民居,封後之後華麗改建,在民間俗稱皇后府。

  靳雲鵬宅邸

  雖然此宅如今已然難尋痕跡,但在宅邸舊址東棉花衚同裏建起的中央戲劇學院卻是名揚天下。靳雲鵬,北洋武備學堂畢業,曾于1919年任陸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茅盾故居

  茅盾曾從東四頭條遷到後圓恩寺衚同,一座不大的兩進四合院,大門內影壁上鑲著鄧穎超同志題寫的“茅盾故居”四個大字。

  蔣介石行轅

  後圓恩寺衚同內,原清末慶親王奕劻次子的宅邸,民國時售與法國人。蔣介石抵京時曾以此宅做過行轅,現在是友好賓館。

  齊白石暫居

  雨兒衚同裏,曾傳有一位清朝內務府總管大臣修私宅越級被參劾,宅子被分拆售賣,是清代中、晚期的四合院,建國後齊白石先生曾在此短居,之後返回跨車衚同。

  喜歡抽煙的朋友不要錯過下面的衚同

熱詞:

  • 五道營衚同
  • 板廠衚同
  • 樓閣建築
  • 中心閣
  • 豆腐池衚同
  • 回坊
  • 1983年
  • 1980年
  • 1950年
  • 侶松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