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表現值得期待 金牌不是全部──政協委員話奧運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7日 00: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北京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3月5日體育專電(記者高鵬、趙仁偉)再過百餘天,中國競技體育又將迎來四年一次的“大考”倫敦奧運會。經歷了北京奧運會51金的輝煌,中國體育健兒在倫敦會有怎樣的表現?公眾又該以怎樣的視角看待奧運?全國政協體育界委員紛紛表示,中國選手在倫敦奧運會的表現值得期待,但金牌數量不應是衡量成敗的唯一標準。

  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蔣效愚委員大膽預測,倫敦奧運會不管誰列金牌榜第一,金牌數都難以突破50塊,很可能“40塊一過,就拿第一了”。

  蔣效愚表示,競技體育的魅力在於不確定性,所以只要中國體育健兒認真拼搏了,名列(金牌榜)第一或者第二,甚至第三,公眾應該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國家體育總局原副局長崔大林委員則指出,中國奧運軍團的倫敦之旅面臨兩大不利因素,一是2008年奧運會的主場優勢沒有了;二是由於北京奧運會上的優異表現中國運動員已成為眾矢之的,各國(地區)對手們特別是美國、俄羅斯兩強紛紛研究、琢磨制約中國選手的方法。因此,中國軍團取得佳績不會是輕而易舉之事。

  經歷了北京奧運會的洗禮,國人對體育的理解更趨理性、成熟。國際象棋前世界冠軍謝軍委員表示,金牌不是奧運會的全部,希望大家對成績、結果看淡一些,多享受比賽的過程,在關注比賽的同時,還要看到奧運會對人類社會的積極意義和影響。

  原速滑名將葉喬波委員也呼籲説,不能只談爭金奪銀,那樣太狹隘了,參與者應該通過奧運會從經濟、文化、歷史等全方位地交流與溝通。

  (高鵬 趙仁偉)

熱詞:

  • 政協委員
  • 主場優勢
  • 大考
  • 金牌榜
  • 競技體育
  • 選手
  • 體育健兒
  • 比賽
  • 北京奧運會
  • 崔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