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如何激活每個人心中的“雷鋒”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6日 20: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年來隨著媒體逐步解密、還原生活中那個也有“缺點”但因此更顯豐滿的雷鋒,其形象變得更加可感、可愛、可信。

  今年是雷鋒犧牲50週年,也是“學雷鋒”活動50週年。在剛開幕的全國“兩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看望廣東代表團時特意提到,希望廣東在學雷鋒活動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尤其是佛山,要吸取小悅悅事件的教訓,通過學雷鋒,走在全國的前面。

  老書記提出如此具體的要求,引人深思。廣州作為省會城市、率先面對社會轉型期各種變化與矛盾的發達地區,應如何“在學雷鋒活動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也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命題。

  彈指50年,倏忽之間,“學雷鋒”已伴隨兩代人的成長,嵌入到這個國家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封閉走向開放的發展記憶。毋庸諱言,雷鋒精神從那個特殊年代一路走來,其身上難以避免地附著了一些時代的印記。而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時過境遷,國人從道德觀念、社會心態到“情商”,都悄然發生了微妙變遷。傳統的概念化、運動式、形式化的“學雷鋒”,開始遇到質疑和抵觸。

  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踐行與質疑共存;而愈是在轉型與迷失之際,雷鋒精神也愈顯得如此契合每個人心靈深處的某種呼喚與渴求。雷鋒,這個“熟悉的陌生人”,一直陪伴我們左右。一方面,我們有必要學會辯證、寬容地看待那個特定的時代語境。另一方面,讓雷鋒從“神”變為“人”,以身邊“鄰家大哥”的更真實、更立體的形象對公眾發出道德勸喻,也必然更有情感感染力和道德感召力。事實上,近年來隨著媒體逐步解密、還原生活中那個也有“缺點”但因此更顯豐滿的雷鋒,其形象變得更加可感、可愛、可信。現代社會裏,人性永遠比神性更有説服力,雷鋒精神亦然。

  而對於廣州這座平民城市而言,學雷鋒、做好事顯得更為自然。在很多廣州人的觀念中,學雷鋒大可不必上升到玄之又玄的“我是誰”、“我從哪來”這樣的終極之問,而是會淡然一笑:舉手之勞,何樂而不為?正是這種城市性格使然,廣州人往往是“于無聲處學雷鋒”──2011年10月,在廣州當兵、工作的退伍軍人牛作濤路遇投江女子,毫不猶豫跳水救人而英勇犧牲;2011年年底,一名婦女暈倒在人行道上,“保時捷少女”小吳停車救人……不管是鄰里守望相助,還是街頭善舉、義舉,當事人甚至未必意識到自己就是在“學雷鋒”,而是一種道德、責任感的油然體現。

  廣州人在學雷鋒上同樣展現出創新精神。這座城市不僅有著123萬人的龐大志願者隊伍,更在志願服務的探索上走得更遠──去年底,廣東首屆志願服務“廣交會”上,千余志願服務需求項目進場“求親”,上百名愛心人士現場解囊,全部參展組織均“相親”成功,現場簽約額超400萬元;今年初,教育部要求各地將學雷鋒活動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而廣州早已先行一步,本地高校普遍已規定學雷鋒與獎學金挂鉤,部分中學還將把志願服務作為算學分的選修課推出……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行慈善。當越來越多的廣州人在不經意之間“日行小善”,當廣州志願服務的機制化創新大膽踏出可貴第一步,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都將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時代雷鋒精神的樸實載體,為愛心廣州、幸福廣州注入一股股暖流。(徐鋒)

熱詞:

  • 雷鋒
  • 時代語境
  • 綜合素質評價
  • 志願服務
  • 學雷鋒
  • 缺點
  • 雷鋒精神
  • 情商
  • 兩會
  • 相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