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王松苗:發展無止境 法治無終點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6日 19: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正義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不論兩會熱點如何變化,發展與法治都是不可替代的高頻熱詞。在當下的中國,發展是強國之路,法治是安邦之策。

  發展是實現民族復興的不竭動力。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經濟的重要引擎,中國給力成為世界性的期盼。深化改革、發展經濟,“引擎”轟鳴必須法治助力——市場經濟首先是法治經濟,穩定的經濟發展必須有穩定的規則——經濟大國應該是法治大國。

  政治大國必須是法治大國。舉什麼旗,走什麼路,關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關乎中國百姓的民生福祉。解決旗幟問題、道路問題,需要穩定的發展環境,需要先進的文化指引。環境需要法治營造,文化需要法治培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必須流淌著法治的血液——沒有法治的滋養,就不可能培育真正的興國之魂,也不可能建設健康的政治生態。

  真正的經濟強國、政治大國必然同時也是法治大國。發展與法治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法治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是科學發展的重要推力,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戰略性、長期性與艱巨性,任何時候都不能偏離法治的航向。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只有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自覺融入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以其特有的屬性和功能服務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大局,才能深深紮根于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現實土壤,真正體現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真諦。同時,法治建設也必須與時俱進,不斷適應變化了的新情況、新問題,才能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因為改革發展不可能不打破一些常規,修法立法始終是發展過程中不能鬆懈的重任。即便如此,凝聚人類智慧結晶的法治精神依然不可逾越。犧牲法治的發展必然違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而脫離發展的法治也不可能具有較強的適應性。

  實踐永無止境,發展永無止境。從實踐中來、植根于發展土壤的法治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必須永續運動,才能不斷適應新變化,展現永恒的魅力。基於這樣的清醒認識,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大會發言人李肇星4日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繼續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抓緊修改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法律,及時制定對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有重要意義的法律,加強文化法治建設,不斷提高立法質量,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從人治到法制,從法制到法治,一代又一代人的艱辛探索,使中國在法治道路上邁出了鏗鏘步履。在“82憲法”實行30週年之際,重溫“寫成這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指1954年憲法)的筆和墨,是無數人民英雄的白骨和赤血”的詩詞,使我們心潮澎湃之餘,將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法治局面: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從重點解決無法可依到重點解決有法不依,從助力科學發展到法治本身的科學發展,中國的法治建設已然站上一個新的起點。引領中國發展的法治航船,等待再次發力,駛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熱詞:

  •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 科學發展觀
  • 法治建設
  • 法治保障
  • 法治精神
  • 發展經濟
  • 發展環境
  • 引擎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李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