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兩會新華社述評:肩負起依法治國的新使命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0日 21: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法律的權威源自公正,法治的力量在於嚴格執法。堅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是維護法律尊嚴的重要手段,是保證法律實施效果的重要環節。

  一方面,國家行政機關要嚴格按法律權限和程序辦事,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下決心推進依法行政。要通過進一步規範行政執法的主體、行為和程序,提高執法水平和執法質量,保障法律在國家管理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曹康泰委員建議。

  另一方面,國家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要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在社會對司法保證公平正義的期盼日益強烈的今天,國家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責任重大。

  “司法公正性的核心是職業化隊伍建設。”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胡旭晟指出,要增強司法工作者的職業感、尊嚴感,建立公眾對司法的評價監督體系,保證司法機關獨立依法公正行使權力。

  法律的生命力,寄託于法律法規的建立健全,更寄託于全社會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的不斷增強。

  “中國的傳統意識中,人治的觀念很強,法治的觀念薄弱,一些群眾甚至領導幹部的民主法治意識還比較淡薄。”虞雲耀代表説,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必須持續加強依法治國理念的教育培訓。

  所有社會成員自覺守法,就會形成巨大的法治力量。當前,我國已進入“六五”普法階段,需要結合實際、創新方式,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增強普法的針對性、實效性、廣泛性,推動人們進一步養成遵守法律的習慣,依法按程序表達利益訴求、解決矛盾糾紛、維護自身權益,在全社會形成善於運用法律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的局面。

  “在這個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增強黨員領導幹部依法辦事的意識和能力。”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索通律師事務所律師韓德雲指出,當從領導幹部到普通百姓都對法律抱有敬畏之心時,整個社會就會真正樹立起法治精神,培育成法治文化,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會氛圍。

  沒有監督,權力容易滋生腐敗。沒有監督,法律難以有效實施。實踐經驗表明,只有把監督與問責制度建立起來,才能保證法律實施的公開、公正。

  曹康泰委員説,依法治國就要把權力的運行納入法治軌道,使權力的來源有法律根據,使權力的行使符合法律程序。

  代表們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後,國家權力機關要依法行使監督權,加強和改進監督工作,確保憲法和法律得到正確實施,確保行政權、司法權得到正確行使,確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得到尊重和維護。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把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順利完成預定目標和任務,離不開法治的強有力保障。

  “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新的階段,新的使命。堅持依法治國不動搖,在法治陽光的照耀下,中國必將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