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別讓“中試”成“短板”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6日 11: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3日訊(記者佘惠敏) 兩會伊始,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代表手中的一份數據引起了筆者的關注:“理論上,從基礎科研的實驗室階段,到成果轉化的中試階段,再到形成生産力的産業化階段,這三個階段的投入比應該為1:10:100,而事實上,實驗室階段和中試階段的投入比為1:0.7,中試階段的投入明顯偏低。”

  理想是10,現實是0.7。對於科技成果産業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中試”來説,這真可謂理想很豐滿,現實超骨感!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並不難理解。實驗室階段國家投入較多,863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種政府資金有能力也有意願投入這一塊。而到了成果可以直接用於生産的産業化階段,風險小,社會投資也願意一擁而上。只有中試這塊,國家投不了,企業又不敢投,竟成為比實驗室階段投入還要少的大瓶頸。

  為什麼本來應該由企業投資與科研單位聯合進行的中試研究,卻讓企業望而卻步呢?

  風險高、信息不對稱是其中主因。在中試階段,科研成果能不能給企業派上用場?什麼時候才能派上用場?這些都還是未知數。産業界一般不願意做這種有風險的前期投入,而是希望科研單位把成果做到可以直接拿來用的地步。

  這種態度看起來很現實,事實上,很不現實。因為如果企業在中試階段缺位,科研單位往往既缺乏將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應用研究成果的資金,又缺乏將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應用研究成果的方向。由於互不了解,科研界不知道企業界有何需要,企業界也不知道科研界有何能力,這就造成了社會資金和科研能力的雙重閒置。

  隨著國家實力的增強,如今的中國科研界,實驗設備好,科研力量足,具備強大的科研能力。但由於中試中企業的缺位,科研能力卻沒有完全轉化為現實生産力,這不能不説是一種遺憾。

  在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從實驗室到中試再到産業化的階段越來越短,比如半導體照明的LED技術,上世紀90年代還在實驗室,如今已廣泛進入人們生活。因此,在基礎科研取得成果後,讓企業儘快介入到應用研究的中試階段,是我國增強自主創新實力,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關鍵突破點。

  而要突破這個關鍵點,就必須降低企業的投入風險,並建立更通暢的信息渠道。在這方面,各級各地政府大有可為。

  在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上,有些地方政府已經開始熱心為産業界和科研界的聯姻充當紅娘。比如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太陽能研究中心有一個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在實驗室取得成功後,就是通過雲南省科技廳的熱心牽線,與蒙自礦業合作建立了一個科蒙太陽能聯合實驗室進行相關中試研究。

  而在降低企業的投入風險上,政府也可以考慮對企業與科研界聯合的中試投入給予稅收抵扣等優惠,讓企業感到,即便中試不成功,這些投入也可以在別的方面找補回來,這應該有助於提升企業投入中試的信心。

  別讓“中試”成“短板”,且助産研巧聯姻。在改革開放進入第34個年頭的今天,自主創新已成為我們促進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環節,選對這個關鍵環節的突破點,將會讓2012年的自主創新之路走得更加通暢順利。

熱詞:

  • 中試
  • 短板
  • 半導體照明
  • 中試研究
  • 科研界
  • 科研能力
  • 應用研究
  • 基礎研究
  • 實驗設備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