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末代自梳女有群“好兒子”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6日 06: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週後,數十名幹部戰士利用周未來到塔腳路,將觀音堂附近成堆的垃圾打掃乾淨。有幾個姑婆打開半扇門探出頭看了看,並沒有理睬。又一個周未,幹部戰士們再次來到姑婆們的住地打掃垃圾。當打掃到六姑婆家門口時,她提著一壺水和幾個碗出來讓戰士們喝水。指導員馬上對她解釋:子弟兵是專門來幫助你們的,不是壞人,不要怕!其他姑婆也在猶豫中打開門來,看著幹得滿頭大汗的“兵仔”,她們眼中的驚恐慢慢消失了。

  “就這樣,誠心感動了她們。”陳志堅説,當年秋天,吳四妹姑婆在地裏幹活時突發胃病,中隊執勤哨兵回來時剛好遇上,戰士們二話沒説背起吳姑婆就往醫院跑,掛號、交錢、取藥。吳姑婆被戰士們的愛心感動了,她説:“以前錯怪你們了。”

  打那以後,中隊定期給姑婆們送上自己種的新鮮疏菜,端午、中秋送上粽子和月餅。姑婆們每次都會將幹部戰士們送到部隊營房門口。日子久了,姑婆們親切地稱幹部戰士為“孩子們”,幹部戰士則親切地叫她們“姑婆”。

  以前靠編席過活,如今住亮堂新居

  塔腳路位於肇慶西江邊,小巷深處的塔腳路一巷47號,便是佔地300余平方米的觀音堂。塔腳社區居委會幹部熊文清告訴筆者,這就是自梳女們的家。“觀音堂有200多年的歷史了,據説是一位富家太太梁氏何妙乜捐給自梳女們的。”

  熊文清在居委會負責與姑婆們日常聯絡,對姑婆們的情況相當熟悉。她告訴筆者,這批自梳女全部來自高要金渡,過去,她們賴以生存的手段主要是編席,用微薄的收入維持著簡單的生活。自梳女們多住觀音堂附近。據説,以前觀音堂鼎盛時期住有100多位自梳女,如今只剩6位了。

  筆者在塔腳路沒有見到姑婆們。“塔腳路一帶要拆遷,姑婆們都搬遷到塔東三路的新居了。”熊文清解釋。

  在新居,吳亞妹姑婆説:“今年正月搬過來的,48平方米,兩房一廳一廚,很寬敞明亮。”

  據了解,6位姑婆中年紀最大的莫群養已89歲,最小的趙慧明也已75歲,她們都住在同一幢樓裏。今年76歲的吳亞妹是6位姑婆中身體最好的。她説,6位姑婆仍是自己動手做飯做菜。

  “她們屬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的‘三無人員’。”熊文清説,從1999年始,除個別有退休金或有親戚資助的自梳女外,端州區民政局給孤老無依的自梳女每人每月發放80元救濟金,如今她們領取肇慶最高的低保標準320元,醫療費全部由政府承擔,水費減免。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社區工作人員還為這些孤寡老人向端州區民政局申請了免費的居家養老服務。

熱詞:

  • 姑婆
  • 自梳女
  • 末代
  • 觀音堂
  • 塔腳路
  • 掛號
  • 小巷深處
  • 疏菜
  • 贍養人
  • 醫療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