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一隻“水桶”能否扛起保土大旗(圖)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5日 20: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寧波網-寧波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水桶”育苗初顯成效

  近日,我們在位於余姚城區的一個紅楓容器育苗試驗基地看到,面積約有足球場大的場地內,一株株樹苗種植在一隻只網狀塑料盆內,外型似一隻只不帶把的水桶。

  陪同採訪的農技人員介紹,將樹苗放入容器內育苗,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育苗新方法。其中,紅楓容器育苗無須使用農田裏的土壤,只要在容器里加入東北泥炭和黃泥,再根據花木的需求添加一些肥料即可。

  與只能在秋冬季出售的山地種植紅楓不同,紅楓容器育苗的成本雖增了10%,但一年四季都可銷售,且由於容器育苗的紅楓根係更發達,因此平均售價要比山地種植的紅楓高出20%。總體而言,與山地種植紅楓相比,紅楓容器育苗具有節約土地、成活率高、運輸方便等多種優點。

  俞國慶是余姚丈亭鎮梅溪村的花木種植大戶,兩年前,他在當地林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試種了460株容器育苗培育的紅楓苗木,目前已被各地客商搶購一空。

  一棵紅楓失土10公斤

  素有浙東最大“綠肺”之稱的四明山區,是我市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點林區。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以紅楓、櫻花為主要品種的花木生産在山區得到快速發展,僅余姚四明山、大嵐、梁弄等鄉鎮種植的紅楓就達2.5萬畝,花木産業已成為當地農戶的“搖錢樹”。

  然而,由於四明山區花木一直採用山地栽培的方式,花木銷售前必須在根部留有一個“泥球”,以保障移栽時能夠成活。幾十年來,這種大規模的帶土銷售花木,已給四明山區域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

  相關調查顯示,一棵地徑2厘米的紅楓要帶土3至4公斤,一棵地徑7厘米的紅楓則要帶土40公斤。若按每株帶土10公斤,全年銷售100萬株計算,四明山區每年僅銷售紅楓一項,流失的土壤就超過萬噸。

  呼喚示範大戶“站出來”

  那麼,不帶泥土,效益又高於山地種植的紅楓容器育苗是否受到花農歡迎?令人意外的是,這一被專家視為護土“良藥”的新方法,未受到花農的認同。原因是容器育苗培育雖然效果不錯,但除了增加成本外,栽培需要一定的技術含量,不如種植在山地省心省力。同時,這種新方法最大的缺陷是不適合在山上育苗,一般只能在平原地區栽培。

  對此,有關專家在分析時認為,花農靠土吃飯,有了護土的新方法理應能為花農接受,但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樣,這種栽培新方法也有一個被人接受的過程。因此,政府部門要加大推廣力度,積極開展培訓服務,讓花農掌握這門新技術;對花農而言,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尤其是花木大戶要&&轉變觀念,站出來發揮示範作用。今後如能逐步將容器育苗應用於櫻花等花木種植,那麼這一隻“水桶”,肯定能扛起四明山區保土的這面“大旗”。

熱詞:

  • 紅楓
  • 大旗
  • 梁弄
  • 丈亭鎮
  • 種植
  • 容器育苗
  • 明山區
  • 泥球
  • 搖錢樹
  • 水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