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構建一體化的武漢大都市區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5日 04: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月10日,湘鄂贛三省在武漢簽署了《長江中游城市集群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省交通、旅遊、商務部門也就相關領域合作達成共識,中三角合作的序幕已經拉開。

  此時,湖北省該如何推進?魏後凱認為,長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設正面臨國際、國內大好機遇,湖北省應堅持一體化與擴容並舉,加快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並全面推進與湘贛城市群的對接。

  他説,長江中游城市群,未來應該是分層次的。作為城市集群,最高層次的體現為三省融合;第二個層次,是指武漢城市圈1+8,長株潭城市群3+5,環鄱陽湖城市群;還有一個層次──大都市區。湖北應繼續加快推進武漢城市圈的一體化,推進武漢、黃石、鄂州、黃岡同城化步伐。他同時建議,將宜昌、荊州、荊門納入,實現與武漢城市圈的對接和融合,構築大武漢城市圈的新格局。

  魏後凱指出,國家中心城市是位於國家城鎮體系頂端的城市,在全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引領、輻射和集散功能。因為中國面積較大,以發展的眼光看,至少需要8至10個國家中心城市。現在有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5個中心城市,而僅靠這5座城市,在城鎮體系中還是有局限。武漢具備建成國家中心城市的基礎和條件,尤其是科技創新能力和交通通達能力等方面具有優勢,但目前綜合經濟能力、國際競爭能力、輻射帶動能力等仍有較大差距。

  他説,武漢已被國家確定為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所以應該是推動長江上中下游發展的重要引擎。他建議,未來,湖北省要充分發揮武漢自身優勢,包括交通區位、科技教育、要素成本和産業基礎優勢,突破行政區劃的限制,整合資源、要素和産業鏈條,構建一體化的武漢大都市區,使之成為武漢都市圈和長江中游經濟區的核心增長極。

  怎樣實現這一目標?魏後凱提出從四個方面著手:第一,再工業化。從國內外經驗來看,武漢市工業化遠遠沒有完成,下步要實現再工業化,著力提高産業發展的層次,可選擇在武漢遠郊或周邊其他城市,建立一批大規模的先進製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産業化基地,為武漢經濟發展奠定産業的基礎,促進“武漢製造”向“武漢創造”轉變,將武漢建設成創新之都、先進之都、品牌之都。

  第二,推進産業重組,發揮中心功能。武漢要向高端化、服務化方向發展。重點是發展産業鏈條中的總部經濟、研發經濟、市場營銷,把其他環節擴展到周邊地區,避免同質化競爭。把武漢建設成全國重要的管理決策中心、消耗物流中心、先進製造業和高新産業化基地。

  第三,促進空間再造。要打破武漢一城獨大的燈下黑局面。目前,武漢中心城區已經形成圈層式向外蔓延的“攤大餅”態勢,大城市“膨脹病”日益凸顯。當前,亟須推動空間再造和結構重構,在遠離中心城區的地方,培育建設一批中等規模以上的城市,使之成為武漢大都市區的新增長極和次中心城市,中心城區與次中心城市之間通過快速路和軌道交通有機連接,並有足夠寬的生態廊道相隔離,由此形成多中心、網絡化、生態型的國際大都市區發展新格局。

  第四,打造開放高地。依託武漢新港、天河國際機場和武漢北鐵路編組站,積極推進東西湖和陽邏港保稅物流中心建設,爭取儘快設立保稅港區和開展離岸金融試點,打造內陸型開放經濟高地。

熱詞:

  • 武漢城市圈
  • 大都市區
  • 保稅港區
  • 保稅物流
  • 城市集群
  • 長江中游
  • 先進製造業
  • 陽邏港
  • 增長極
  • 中心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