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老人摔傷後,24批鄰居來探望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4日 11: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住在一幢70歲老人佔比達到80%的居民樓內,會是什麼樣的感受?曹楊新村街道桂陽園81號樓的老居民回答:“溫馨、舒心”。因為這裡有個“鄰里互助小組”,44名組員用11年時間,完成一個“老人幫老人”的故事──

  前幾天,509室的張竹青老人在屋裏摔了一跤,疼得起不了身。與她同住的殘疾女兒無能為力,只能求助隔壁鄰居、73歲的朱錦衣阿婆。朱阿婆老夫婦倆把老人扶上床,一個電話就把當醫生的女兒叫來,為老人安排住院、聯絡開刀。幾乎沒費什麼週折,張竹青老人就順利動了股骨手術。

  老人受傷的事在樓裏傳開。她一回到家,左鄰右舍相繼上門看望,91歲的莊老伯上了兩次門,傳授她術後恢復的經驗,幫她調節座椅高度、在廁所門口放塊防滑墊。前後幾天,鄰居們來來往往24批。

  “24批這個數字準沒錯,我拿本子記下了,感動得不得了。”張竹青和女兒相依為命,在這幢樓裏住了近20年,要不是有“鄰里互助小組”老鄰居們的日常照料,也許她“早想隨老伴一起去了”。

  “鄰里互助小組”的來歷,要從2002年説起。當時,住在6樓的顧阿婆中風了,拄著拐杖踟躕而行的模樣被住在一樓的姜阿婆看到了,姜阿婆攙著顧阿婆到醫院配藥、輸液。顧阿婆痊癒後,姜阿婆卻因膽囊炎開刀,這回輪到顧阿婆每天做好飯菜,照顧姜阿婆吃飯。

  “我們老人最好不要麻煩別人,自己組織起來,碰到事情能互相有個照應。”就這樣,“鄰里互助小組”在居民區黨總支的協助下成立了。如今,成員從最初的18人發展到44人,覆蓋樓裏三分之一老人。今年初的傳承交流座談會上,幾名不到60歲、剛剛退休的“年輕人”也加入互助小組。新成員想法很簡單:“現在是我們幫助老人多一些,再過一二十年,其他鄰居也會幫助我們。”

  記者在小組成員手裏看到一本特別的“互助手冊”。上面不僅列出每名組員的基本情況和子女聯絡方式,還附著每個人所患的疾病。“老人幫老人特別貼心。”78歲的組長施雲霞説,他們從互相提醒吃藥、陪伴買菜看病、到幫著照應第三代,互助對子配合總是很默契。

  這幾年,互助小組還自籌經費成立一個“互助基金”。剛開始,每名組員最低捐款5元,上不封頂,現在最低標準提高到20元,主要用於買禮物看望生病住院的鄰居,錢用完了就再募集。別看是筆小錢,還真的發揮過大作用。一次,困難戶趙阿姨的兒子遇上車禍骨折,急需2000元錢住院動手術。鄰居左同蘭知道後,趕緊回到樓裏和組員們商量,大家拿出“互助基金”所有的錢,但還缺了幾百元,於是當即你50元我100元的自掏腰包,半天裏就籌足了錢給趙阿姨送去。後來,趙阿姨家獲得一筆遺産,她從中拿出一部分捐給 “互助基金”作為“愛心回饋”。

熱詞:

  • 老人
  • 股骨手術
  • 互助基金
  • 鄰居
  • 鄰里互助小組
  • 年輕人
  • 住院
  • 輸液
  • 曹楊新村
  • 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