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河南培養職業農民破解“老人農業”難題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3日 16: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河南省農業部門一項調查顯示,45歲以上的兼業農民佔全省務農農民的比例高達七成以上。明天誰來種田?“老人農業”已成為制約河南農業發展的一個現實難題。河南省提出,未來將加大對全省農民的教育培訓,力爭10年培養250萬職業農民以破解“老人農業”難題。

  “全村300多個勞動力,200多名青壯年外出務工,我只能組織老人、婦女替群眾看守土地。”河南博愛縣金城農機合作社負責人孫永利如此解釋成立合作社的初衷。

  而孫永利所在的金城鄉南莊村僅僅是河南農村的一個縮影。據河南省農業部門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全省2698萬務農農民中,初中及小學以下文化程度的佔比高達九成以上,而45歲以上的兼業農民佔全省務農農民的比例也高於70%,而其中的專業農民不足10%。

  “受比較收益驅使和農民增加收入的需要,一大批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青壯年農民相繼轉移到城鎮和二、三産業就業,是留守務農農民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的主因。”河南省農業廳科教處的農民培訓負責人吳秀雲説。

  河南省地方經濟社會調查隊2011年的小麥生産成本調查印證了吳秀雲的分析。按照每戶種植5.1畝小麥計算,2011年河南普通農戶的戶均小麥種植收益僅為1337.7元,而同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中的工資性收入達到1943.9元。這意味著一個農民工外出打工的月工資與一戶農民全年的小麥種植收益相當。

  與此同時,近年職業農民的興起為傳統農業大省河南破解“老人農業”難題提供了有益探索。河南滑縣農民、“蘿蔔哥”韓洪剛不久前註冊成立了“河南蘿蔔哥農業種植有限公司”,並報名鄭州廣播電視大學進修工商管理。而其所在的滑縣趙營鄉,依靠在全國各地承包的16萬畝土地而走出去的2700多名職業農民每年創收6000余萬元。

  依託2008年成立的農機合作社,2009年,孫永利又成立了中原種植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輻射的2萬多畝耕地被細分為大田、蔬菜、山藥和生薑四個細分專業組。“必須用經商的理念來經營土地,2012年年底,力爭讓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萬元。”孫永利説。據統計,目前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達30758家,實有入社農戶175萬左右,輻射帶動非成員農戶257萬左右,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已成為職業農民培養的重要組織依託。

  專家指出,農業比較收益的提高有利於促進“農民”完成從“身份”向“職業”的轉化,而與土地的相對固定關係,有利於在提高勞動生産率的同時,引導培養出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屆時作為農業優質勞動力資源的職業農民輸出有可能成為河南農業的另一優勢。

  按照計劃,河南省未來將從重點培養職業農民、農民企業家、農村&&人、農村基層管理幹部隊伍入手,力爭至2020年,在全省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000萬人次,培訓職業農民250萬人,培養造就15萬農民企業家和農村&&人,對10萬農村基層幹部開展中等職業學歷教育。

  “大量培養職業農民,不僅能讓農業生産更加集約高效,為農業産業結構升級奠定基礎,更好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而且能讓農民在市場大潮中更好地"游泳",通過利用資金、技術等生産要素,實現豐産增收,屆時包括"老人農業"在內的"三農"難題將會得到緩解。”河南省農業廳副廳長薛豫宛説。

  讀完這篇文章後,您心情如何?

熱詞:

  • 農民
  • 職業
  • 農民專業合作社
  • 農民結構
  • 農民培訓
  • 河南農業
  •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 農業種植
  • 農民人均純收入
  • 農業産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