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從天價“漢代玉凳”看文物交易“亂象叢生”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3日 12: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網評:從天價“漢代玉凳”看文物交易“亂象叢生”

  ● 王蘭

  近來,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屢曝烏龍“新聞”,從“徐悲鴻遺作”被指假作、“金縷玉衣”騙貸事件,直到日前2.2億元天價的“漢代玉凳”被曝是高倣贗品,拍賣行被疑“假拍”,鬧得可謂沸沸颺颺。

  當前的文物藝術品交易市場的確“亂象叢生”,金額大至上億元,小到幾元十幾元的贗品都有。單説這“漢代玉凳”事件,就扯出了文物交易領域的兩大亂象:一是“專家”無德亂“鑒定”。根據最新進展,記者調查後發現,天價“漢代玉凳”確為趙姓玉雕藝人在邳州當地根據明代老件倣造。二是拍賣行被疑“假拍”。目前,拍賣方已承認那件創下2.2億元拍賣記錄的玉器事實上並未最終成交。

  何以亂象叢生?當前文物交易市場發育不成熟是主要的原因,即法律法規不健全、監管不到位,行業不自重。比如,按照國家目前的有關規定,國內文物鑒定從業人員大致有三類:一是國有文物收藏單位的文物專家,主要負責博物館文物徵集鑒定工作;二是通過國家文物局鑒定資格認定考試的責任鑒定員,業務範圍僅限于文物進出境審核;三是在中國藝術品鑒定評估委員會、中國收藏家協會等機構任職,或取得相關機構發放的鑒定資格證書的從業人員。前兩類人員不得參與民間藏品鑒定,但是電視節目中,不乏前兩類人在鑒定民間藏品,也不乏這三類人員以外的山寨“專家”,這種現象廣為傳播卻沒有人出來制止。試想,“專家”也食人間煙火,在“利”字面前,道德生態是極其脆弱的。至於商家逐利,利令智昏也是可能的,甚至是必然的。如若沒有規範,沒有制約,或者約束如同“聾子的耳朵──擺設”,不亂才是奇怪的事情呢!

  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亂象,不僅僅是坑了收藏文物的有錢人,事實上,也坑了一些平民百姓,如果任由亂象叢生,勢必會引發信任危機,影響市場的健康發展。

  這種亂象提醒我們,首先,要與時俱進完善法律法規。現實中,之所以存在無德專家和偽專家,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在現行法律中,還沒有專門針對鑒定人員在文物鑒定環節擔責方面的規定。東窗事發後,出具鑒定者除了名聲上的損失,幾乎無需承擔其他風險。因此,應儘快補住缺乏法律層面的硬性規範和監管的漏洞。

  在新法律法規還未出臺以前,工商等有關監管機構和職能部門應該加強管理,認真執行已有的文件精神,切實負起責任來,“大撒把”式的管理,縱容有意作假牟利的“專家”和無良商家肆無忌憚,只能讓資本佔山為王, 藝術落草為寇。

  此外,還需要行業自律的治理。我國民間的文物鑒定現在還未形成成熟的行業自治,行業自治雖然不具有強制性,但是作為一種社會規則,對行業的規範會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如果建立行業的退出機制和黑名單制,將那些有意制假謀取暴利的商家清出行業,對那些被多次證明缺乏鑒定能力並惡意擾亂市場的專家,摘下他們頭上的“桂冠”,諸如此類的行業自律規定,也會有效抑制亂象的産生。★

熱詞:

  • 專家
  • 文物鑒定
  • 鑒定
  • 文物藝術品
  • 文物專家
  • 文物收藏
  • 文物徵集
  • 漢代玉凳
  • 天價
  • 亂象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