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新京報:治河,先恢復河流的自然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2日 16: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河道襯砌改變了河流的生態系統。河流治污,應從根本上做起,先還河流於自然,再進行技術和資金的投入。

  位於北京城區的北小河,讓周圍居民聞了十年的臭味,水務部門三番對河流進行治理,卻屢治屢臭。而根據中華環保聯合會近日監測,北小河上游水的水質已達到劣五類,是城區中水質最差的河流。(2月28日《新京報》)

  筆者認為,現在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改變觀念,先恢復河流的自然。

  從1988年起,北京開始大規模治理河道,目的是爭取在最短時間內,讓北京水系達到水清、岸綠、流暢、通航的標準。在京密引水渠、清河等河道的治理中,“河道襯砌”首先被採用。所謂河道襯砌,就是在河岸及河底鋪以水泥或石頭,取代以前的土壤。

  記者拍攝的北小河的照片中顯示的,正是這種“河道襯砌”。實踐表明,這種方式加劇了水質的污染。因為,水失去了很多自然功能。北小河屢治屢臭固然有污染源治理的種種問題,也與河道自身的自潔功能失效有關。

  近一百多年來,人類利用現代工程技術手段,對河流進行了大規模開發利用,興建了大量工程設施,改變了河流的地貌學特徵。北京市市區範圍內就有30條河流、26個湖泊被人為的規劃和改選了。

  水裏有了水生植物,就會有魚,有了魚,就會吃掉水裏各種生物包括細菌,水就活了。而被硬砌了的河裏,少了這些活物,實際上就是失去了河流的生命力。

  生物治污,是很多國家現在在治理河流時常用的舉措。其實就是恢復河流的自然。很多國家已拆除了河底、岸邊的水泥,讓野草野花等植物盡情生長。因為它們都是吸納污染的“生力軍”。

  這樣的恢復靠的是觀念,是還自然于自然。(轉自新京報,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熱詞:

  • 河流
  • 治河
  • 京報
  • 北小河
  • 河道襯砌
  • 生力軍
  • 水質
  • 治污
  • 水生植物
  • 工程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