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山西探索“非遺”職業培訓 貧困學子冀改變命運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2日 07: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借助國家免費助學的政策,來自呂梁大山的孩子們成為非遺職業傳承人。 張雲 攝

  在山西太原的一家職業學校內,一群來自呂梁山區的孩子正在練習形體基本功。 張雲 攝

  練形體基本功、吹嗩吶、學習製作木雕,27日,一群來自呂梁山區的貧困學子在山西大眾傳媒學校學習山西“非遺”項目,該校負責人表示,山西非遺項目眾多,普遍面臨傳承後繼無人的局面,“探索職業培訓,解決傳承人的‘生存’‘就業’問題,才能讓‘非遺’生生不息”。

  據了解,山西目前列入保護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有2900多項,而沒有進入名錄的更多。

  一方面,山西還有眾多非遺項目未納入保護、傳承的視野;另一方面,眾多非遺傳承人生存狀況不容樂觀。很多非遺項目因為缺乏市場開發,資金匱乏,難以為繼。

  27日,在練功場內,一群十五六歲的孩子正在輾轉騰挪、顧盼生姿。呂梁歌舞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臨縣“道情”是山西非遺項目,在當地流傳久遠。近年來,很多劇團青黃不接,“嘗試和學校合作培養,進行職業化教育,是對非遺傳承的一種有益探索”。

  據介紹,這些練功的學生大多來自呂梁貧困山區縣,家庭條件不佳,所以,學生們很珍惜機會。

  “在這裡,學生可以享受國家各類補助、免費政策”,負責培訓的宋老師介紹説,“走出大山,走出呂梁,跨出山西”是孩子們奮鬥的目標。

  據了解,歷史上,非遺傳承大多依靠言傳身教、口傳心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非遺傳承人年事已高,加之語言不通、思維方式等原因,致使部分非遺失傳。

  對此,中華文促會非遺辦公室執行主任侯俊福表示,目前,非遺職業化教育處於起步階段,屬於“摸著石頭過河”。“通過和非遺藝術工廠合作辦學,規模化培養,借助影像、聲光電等現代教學手段,便於非遺的職業培訓和廣泛傳播”。

  此外,通過舉辦非遺博覽會,建設非遺博覽園,給職業教育找到出口,解決非遺傳承人的就業問題,完成非遺的産業化,才能讓非遺生生不息。

  據介紹,目前,浙江、深圳等地已經開設非遺産業園,舉辦多屆非遺博覽會,取得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據了解,2006年至2008年,山西先後有兩批96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位居全國第4,有國家級傳承人27名,省級傳承人228名。

  有專家指出,儘管政府對非遺傳承人多有支持、鼓勵,甚至給他們給予財政補貼、上人身保險,但這些措施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非遺的出路,“探索把‘非遺’傳承和市場、職業培訓結合,或許能解決非遺傳承的資金、人才乏力的問題”。 (李新鎖)

熱詞:

  • 職業培訓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學子
  • 遺傳
  • 貧困山區縣
  • 現代教學手段
  • 傳承人
  • 改變命運
  • 道情
  •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