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有力印證三坊七巷歷史地位(組圖)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2日 07: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南網-福建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考古發掘出的青花瓷器

發掘現場

  本報訊 (記者 林蔚) 28日,福州三坊七巷管委會舉辦文儒坊西段遺址考古發掘新聞發佈會稱:在13日舉辦的專家論證會上,來自國家文物局、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清華建築設計院和福建博物院的多位權威專家一致認為,從目前的考古工作來看,該遺址反映內涵豐富,有力印證三坊七巷“明清建築博物館”、“城市裏坊制度的活化石”的重要歷史地位。

  自去年10月14日對文儒坊西段遺址進行搶救考古發掘以來,福建博物院、福州市三坊七巷管委會與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隊聯合組成的考古隊經過三個多月的工作,對近1300平方米的發掘區墳下文化層進行了細緻的地層劃分和出土地器物分析。

  晚唐五代的74處夯土包磚城墻和1處木質擋墻是目前考古隊確定的年代最為久遠的遺址。考古工作者發現,這些始建於晚唐五代的城墻主體大致為東西向,由夯土墻體、兩側石砌墻基及外包城墻磚等組成。城墻做工考究,不僅外用城磚包砌,地下部分的夯土基礎更深達四米以上。與晚唐威武軍節度推官黃滔在《靈山塑北方毗水門天王碑》中所描述的閩王王審知所建“羅城”城墻的描述一致。羅城即為福州在五代閩國初創期的名稱。

  除最早的晚唐五代遺址之外,考古隊還發現了宋代房基4處,臺基1處,以及主要屬於明清時期的水井44處、灰坑42處、臺基1處。遺址區南側的宋代房基磚砌築于晚唐五代城墻上方,與北側由唐至宋、逐層砌壘的多期建築大致對應,南北兩側的建築之間都隔著東西向道路,構成了從早至晚、有序疊壓的多期坊巷道路與城內建築格局。遺址格局與清代林楓所著《榕城考古略》內容相印證。

  專家認為,這些由道路、水溝、臺基、坊墻、隔墻、建築地面及陶水管等各類遺跡組成的宋代坊巷格局,為研究福州三坊七巷的形成與格局演變、臨街設市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線索。

  同時,文儒坊西段遺址還出土了大量古代文物,主要有唐五代的錢紋磚、瓦當、筒瓦、板瓦等建築構件,以及延續到宋代的青瓷、黑釉瓷、青白瓷盤、碗、碟、執壺、瓷榨等生活用具和商品。考古隊還發現了在宋代屬於由歐洲進口的“奢侈品”玻璃器皿的生産用具。

  發現的文物中,四面分別印著陳、鄭等十幾個捐獻人姓氏的錢紋城墻磚,以及鐫有“威武軍”、“東山窯”等字樣的城墻磚,是當時福州官民共同建城及當時社會生活形態的生動寫照。

  鋻於文儒坊西段遺址考古工作當前成果所反映出的重要歷史意義,福建省和福州市的文物部門聯合三坊七巷管委會已初步擬定了考古遺址開展原址保護的規劃。三坊七巷管委會負責人稱,該地段原定的三坊七巷商貿配套規劃不再使用,將在充分考慮專家論證意見的基礎上進行保護工作,可能在該地段修建遺址展示博物館。

熱詞:

  • 三坊七巷
  • 歷史地位
  • 建築地面
  • 裏坊制度
  • 宋代
  • 考古隊
  • 羅城
  • 晚唐五代
  • 考古發掘
  • 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