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東盟民間藝人來滇交流非遺保護:國際合作重要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2日 01: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昆明2月28日電(胡遠航)28日,來自中國和東盟9國的近50名民間藝術文化工作者和手工藝人齊聚昆明,共同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活態的傳承才是最好的保護”、“國際合作至關重要”等理念成為與會專家的共識。

  來自印度尼西亞的穆綺利桑先生在座談會上稱,“印度尼西亞於2008年正式成為非遺保護的公約國,不管是在非遺大國還是小國,非遺都能為當地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保證非遺活態傳承——持續生産和使用,才是最好的保護,希望各國能攜手努力。”

  穆綺利桑先生的觀點得到了與會人員的一致認可。菲律賓代表稱,非物質文化遺産是當地文化乃至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類似嘉年華的民族民俗節慶,無疑是目前能保證歌舞、民族服飾等多種非遺形態得以持續展示和使用的最大平臺,這也使得非遺文化傳承成為可能。

  “本國的民族民俗節慶,同樣可以邀請鄰國的民間藝人參加。而除搭建節慶平臺外,官方還應建立非遺保護數據庫和傳承人任命體系,拿出專項資金,對傳承活動進行支持,”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尹家玉説。

  來自新加坡國家檔案館的賴素春女士則認為,傳承和保護的第一步在於資料的編纂和保存。“社會變化太快,我們必須承認有些東西已經遺失,也不排除還有更多的非遺技藝會出現斷層。保存好口述歷史的影像記錄或紙質資料,至少能幫我們重構曾有的文化。”賴素春介紹説,新加坡國家檔案館和雲南省有著良好的合作,一直在致力於少數民族文化的搶救性整理,這些成功經驗可以進一步推廣。

  “亞洲各國的文化有著共通性,國際合作至關重要。”泰國、緬甸、馬來西亞等國的代表也呼籲,各國的民藝工作者應保持團結,加強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共同致力於在亞洲農村地區發現具有提升價值的共同財富。

  據悉,此次中國—東盟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座談會,是“中國—東盟民間文化互動人員交流項目”中國段的活動之一。在過去的一週裏,10國民藝工作者還參觀考察了昆明官渡、石林等地的特色傳統民族手工藝、民族博物館及傳習所。“中國—東盟民間文化互動人員交流項目”係由東盟提議實施的區域文化合作項目,旨在通過邀請東盟各國的民間藝術文化工作者和手工藝人赴泰、中兩國進行草根層面的文化交流,加深雙方對彼此民間文化的理解。(完)

熱詞:

  • 東盟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民間文化
  • 民間藝人
  • 交流與合作
  • 國際合作
  • 保護中心
  • 節慶
  • 手工藝人
  • 民族民俗